小小的螞蟻,竟然有如此縝密複雜的“時鍾”定向係統,不僅令人類歎服,而且也為人類更好地改進現代交通中的導航設備提供了可以追尋的線索。但螞蟻的“時鍾”定向係統是如何構成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探索植物的喜怒哀樂
始祖鳥化石是真是假?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鳥類是從中生代侏羅紀的一種古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1861年,德國的內科醫生卡爾·哈白林在巴伐利亞索倫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采集到世界上第一件始祖鳥化石標本,轟動當時科學界。
始祖鳥化石很像添翼的爬行動物,具有羽毛、飛翼、“開放式”骨盤和三前一後的四足後趾等鳥類特征;但始祖鳥的肋骨無鉤狀突,而有牙齒、分離的掌骨和尾椎骨等爬行類特征。始祖鳥化石呈現出爬行類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形態,它一直被當做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鳥類化石,現藏於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
然而,1985年英國加的夫考古學院的鳥始祖鳥化石標本。類古生物學家霍爾和古物理學家維克拉馬辛卻提出該化石是偽造的,隻不過是爬行動物骨骼上人為地配上美麗的羽毛而已。以色列物理學家史培納拍攝了化石標本的照片,刊登在《攝影月刊》上,顯示出羽毛上下模型的疊影和羽毛下的塗膠痕跡,說明偽造者是在普通爬行動物骨骼上粘上羽毛,並翻模製成“始祖鳥化石”。霍爾和維克拉馬辛檢測了化石標本後又說:化石標本上的一道裂縫是人為敲擊出的,骨骼沒有龍骨突和胸骨,說明此動物根本不會飛翔,從根本上違反了始祖鳥的概念——一隻爬行動物為了適應飛翔生活,前股化為翼,鱗片演化成羽毛。
這引起了古生物學界的一場激烈的爭論。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讚同,倫敦自然博物館的查利基先生說,也許偽造者正利用人們急於揭示鳥類進化的心理來達到一鳴驚人的目的。
最近,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兩棲類、爬行類、鳥類館館長克利格及其同事們正式撰文反駁霍爾和維克拉馬辛。他們認為化石絕非贗品,論據有:用顯微鏡觀測,化石標本沒有任何塗膠的痕跡;標本上的一道裂縫幾乎成直線,人工不可能敲出這種形狀。
霍爾與維克拉馬辛卻不理會這些反駁論據,他們要求從化石標本上取樣重新進行測定,但遭到博物館的拒絕。
由於博物館對始祖鳥化石標本具有絕對的支配權,這場爭論很難進一步深入下去。始祖鳥化石到底是真是假,目前還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
1992年8月,陝西省周至縣尚村鄉張寨村農民杜戰盟,到鄰縣永安村邊的渭河中打撈浮柴。忽然,他感到左腳踩著了一塊軟乎乎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堆“爛肉”。在夥伴們的幫助下,他把這團“爛肉”帶回家,一稱23.5公斤。他切下一小塊煮食,味道獨特,十分好吃。但沒有想到,3天後,“肉團”竟已長成35公斤。杜戰盟一家驚訝不已。他隨即趕到縣城,向有關部門報告了這一怪事。
粘菌。西北大學生物係教師楊興中聞訊後,匆匆趕到杜戰盟家中。他看著那個奇怪的東西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中。經測量,長75厘米,寬50厘米,周長110厘米,通體為褐黃色,局部呈珊瑚孔狀,內部呈白色,有明顯分層,手感柔軟。這位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一下子愣住了,他也弄不明白眼前的“怪物”是什麼。後來,生化、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麵的13位專家從呼吸、蛋白質含量、活體培養、動物、植物器官和真菌分離等方麵對其進行了測定,結果令專家們驚喜萬分。這團“爛肉”既有原生動物特點,又有真菌特點,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粘菌複合體,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目前,粘菌的研究在國際上還是個空白,屬於世界生物或植物學領域的一大攻關課題。但是,粘菌曠世罕有,全世界僅在中國唐代珍貴文獻和1973年美國阿拉斯加有過兩次類似的記載和發現。唐代的記載簡單,不足為科學鑒定的依據。在美國發現的粘菌,由於保管不善,3個星期後便死去了,令美國研究人員後悔不迭。
據有關文獻記載,粘菌屬粘菌門,它是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類生物體。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動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即其營養體為變形蟲形無細胞壁的多核原生質團,無葉綠素,行動與攝食方法與原生動物相同,但生殖時間產生孢子,而孢子具有纖維素壁,這又是植物的特性。
究竟粘菌是植物還是動物?因為它罕見稀有,人們對它研究甚少,現在還無法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它至少具有上述兩種物體的特征,為此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植物為何能長生不老?
在植物的世界裏,到處可見年齡達數百、數幹歲的老樹;而在動物的世界中,即使是被視為長壽象征的烏龜,頂多不過能活幾百歲。為什麼看似脆弱的植物的壽命反而遠比動物的長呢?
幾乎每個人都有“長生不老、永葆青春”的欲望,但同時也知道這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與19世紀相比,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提高了20~30歲。這個趨勢會一直延續下去嗎?人類的壽命會無限延長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是人類,其他動物的壽命也很有限。可植物就不是這樣了,在有的植物個體身上,壽命的概念似乎是不存在的。
在春天撒下牽牛花的種子,到了夏天便會盛開花朵一粒種子,有可能躲在地下10年、20年,甚至幾百年,然後才吐出嫩芽。並結成種子,入秋之後立即枯萎。依此看來,牽牛花的壽命隻有半年。如果把萌芽的牽牛花一直放在暗處使它照不到光線,它就會在剛剛長出雙子葉還沒有抽蔓時就開花結果,進而枯萎。這時,它的壽命隻有短短幾個星期而已。但是,如果把牽牛花移人溫室,一到夜晚就點亮電燈保持光亮,它將始終不會開花,而是一個勁兒地伸蔓長葉,持續生長好幾年。由此看來,牽牛花好像可以“隨意”改變一生的長度,沒有固定的壽命。
人類或者動物,隻要是相同的物種,都會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成長、性成熟、產子,隨年齡的漸增而老化,最後以既定的壽命結束一生。但是,植物卻能夠在一生的各個階段休眠一陣子:比如冬天停止代謝,春天再開始生長。從同一棵草木上同時掉落地麵的多粒種子,有我們常見的平凡的牽牛花,居然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壽命。的第二年立刻發芽,有的則躲在地下休眠數年乃至數十年,有些種子甚至經過幾百年之後才發芽。
植物和動物都靠繁衍子孫而使生命延續。動物的繁殖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即使是“克隆”,也需要卵細胞或者胚胎細胞的參與。而植物卻可以借助自身細胞(單細胞)來繁殖,它不停地分裂,“永不死亡”。
森林火災常常把滿山遍野的植物燒成一片慘狀,但一到次年的春天,燒焦的樹幹上可重見稀稀疏疏的新綠。
1963年,英國的史基瓦德切下一小塊胡蘿卜放在培養液中,不久,胡蘿卜塊中有不少細胞遊離出來,將這些細胞放到培養基上,細胞開始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水杉,可以活4000年以上。增殖,在試管中長成了整個的胡蘿卜。史基瓦德首次證明了構成植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再度發展成新個體的能力,而這一點,人或者動物都是做不到的。
另外,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動物個體都具有顯示物種特征的特定形貌:貓和狗絕不一樣,因為它們的相貌不一樣;瘦貓和胖貓都是貓,因為它們的相貌一樣。植物則是沒有一定的形貌的,同樣是落葉鬆,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完全可能是兩個模樣。即使是生長在同一地方的相同種類的兩棵樹,形貌都可能完全不同。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水杉,可以活4000年以上。在美國,甚至有成片的長壽水杉林,而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也才隻可以活120歲左右。
植物和動物從其生命的起源來看,完全是同祖同宗的,但其後代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植物長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它們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植物也有喜怒哀樂嗎?
人是有感情的,言外之意,其他物種是不會有感情的。但是,在沃特·迪斯尼的動畫片裏,自然界的生物似乎比人還有靈氣。一旦危險降臨,樹木會把枝丫折回,灌木會蜷縮,花朵會合攏,野草會用葉子向遠方的同伴傳遞信息。以前,人們隻把這些現象看成是植物的本能,一種對外部刺激的條件反射。可是最近二三十年來的研究卻使人們對上述的結論產生了懷疑,並提出了植物有感情,植物有喜、怒、哀、樂,植物會說話,植物有心理活動等“奇談怪論”,在植物學界掀起了探索植物心理奧秘的浪潮。更有甚者,提出建立“植物心理學”,專門研究植物的“類人”活動。
一片葉子也有情感。這一研究的開創者是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的測謊專家克裏夫·巴克斯特。一天,他在院子裏澆花時突發奇想,想利用測謊儀的電極看看水從花的根部升到葉子的速度有多快。結果他詫異地發現,當水徐徐上升時,電壓卻漸漸下降,描述器上顯示出一種與人在受到感情刺激而短時間激動的波形極其相似的圖形。這一發現激發了巴克斯特的好奇心。進一步的實驗發現植物還有恐懼心理。巴克斯特試圖用火燒一片葉子,然而,還沒等火靠近葉子,描述器上已顯示出波幅在劇烈振動。但是,當反複點火,卻不燒著葉子,植物感到火對它並不構成威脅時,波形便振幅減小,趨於平靜。
1966年,巴克斯特發表了他那近乎荒誕的研究結果,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這一成果遭到大多數科學家的強烈反對和質疑,但也引起許多人的關切和注意。
幾乎與巴克斯特同時,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設計了更先進的實驗。他使用電腦儀,把經過催眠處於睡眠狀態的被試者的手與植物葉子相連,隨後訴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他發現,電腦儀記錄了人和植物基本相同的波形反應。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當被試者高興時,植物的葉子挺拔,花瓣舞動;當說到寒冷被試者渾身發抖時,植物葉子也會嗦嗦抖動;當被試者悲哀時,植物也會沮喪地垂下葉子。
1973年,英國科學家彼得·托姆金斯和克裏斯朵夫·伯德的《植物生命奧秘》一書出版了。書中不僅重複了巴克斯特的實驗,並且進一步顯示植物還對語言、思維、祈禱有反應。此書一出,很快銷售一空。人們對這項研究的興趣日益濃厚。連一些原先根本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科學家,在獲得實驗證據後,也加入了這一研究行列。更有甚者,不僅認為植物存在著“可測量”的心理活動,而且認為如果作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還可以像心理學家對人格進行分類那樣,按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對其進行“物格”分類。
1983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研究者發現,植物在遭受害蟲侵襲時,不僅有恐懼感,而且還會向周圍的鄰居發出警告信息。植物是怎樣互相傳遞信息的呢?德國德累斯頓的生物物理學家赫伯特·魏澤研究後認為,它們是通過聲音和能量來傳遞信息的。例如,一旦槐樹的葉子被羚羊或長頸鹿啃得差不多時,不僅這棵槐樹,周圍的槐樹也像接到命令似的開始分泌毒物;森林裏,如有一棵橡樹被伐或病死,周圍的橡樹就會全體總動員,結出更多的種子和果實。魏澤指出,植物之間傳遞信息的能量是一種微弱的光,通過“剩餘能量放大器”可以看見這種光,至於人類聽不見植物說話的聲音,是因為植物發聲的音頻太高。法國物理學家施特恩海姆說,20年前根本沒人相信鯨魚會唱歌,但現在鯨魚唱歌已被破譯,在不久的將來,植物的聯絡聲音也將變得清晰可見。
現在,在英國科學家和日本中部電力技術研究所的努力下,已經有了“植物活性翻譯機”,它由放大器、合成器、記錄器組成。錄音記錄表明:黑暗中的植物突然受到強光的照射會發出驚訝的聲音;刮風或缺水時,植物會發出低沉、混亂、非常可怕的聲音;當植物受到溫暖適宜的陽光照射或灌溉以後,原來發出難聽聲響的植物,會使聲音變得悅耳動聽。
20年前根本沒人相信鯨魚會唱歌,現在鯨魚的歌唱已被破譯。植物的“感情世界”真豐富,植物的“話語”真奇妙。植物語言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條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研究越深入,視野也越開闊。可是,盡管有以上眾多的實驗證據,但關於植物有沒有“感情”的探討和研究,依然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肯定。不過在今天,不管是有人支持還是有人反對、懷疑,這項研究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植物心理學,進入科學殿堂的大門。這門剛剛誕生的新學科中還包含著許多等待人們去探索的未解之謎。
能讓人產生幻覺的植物
在古典小說中,常有用迷魂藥使人昏迷不醒的描述。所謂迷魂藥,實際上是一種或多種致幻植物的製劑。在自然界中,有不少植物,吃了它或嗅著它的氣味,會使人產生幻覺,進入一個離奇古怪的幻覺世界。這種使人致幻的植物,被科學家稱為“致幻植物”。
在美國西南方的印第安部落裏,生長著一種奇特的南美仙人掌。當人們摘取這種仙人掌的芽放進口中咀嚼時,會使頭腦處於虛幻狀態。
在墨西哥和古巴境內的印第安人居住區,生長著一種名叫光蓋傘的毒蘑美國西南印第安部落裏有一種仙人掌,食後會使人的頭腦處於虛幻狀態。菇,人食用後會產生稀奇古怪的幻覺,感到個人與周圍的環境完全脫離,好像超然於時空之外,眼前的世界是那樣虛無縹緲,而幻景中的一切又是那麼真實可信,從而胡言亂語,狂歌亂舞。
美國學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瑪雅文明中發現有致幻蘑菇的記載。以後,人們在危地馬拉的瑪雅遺跡中又發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原來,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南美叢林裏的瑪雅人就對這種具有特殊致幻作用的蘑菇產生了充滿神秘感的崇敬之情,認為它是能將人的靈魂引向天堂、具有無邊法力的“聖物”,從而恭恭敬敬地尊稱它為“神之肉”。
致幻植物何以使人產生幻覺呢?原來,在人的大腦和神經組織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中樞神經媒介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等等。這些中樞神經媒介物質像信使一樣,忠誠地進行信息傳遞,擔負著調節神經係統的機能活動和協調精神功能的重要使命。而多數致幻植物中含有不同種類的生物堿,它們的化學組成和5一羥色胺等的分子植物極其相似,因而在其進入人體大腦後,魚目混珠、以假亂真,參與和影響神經傳遞代謝活動,擾亂腦的正常功能,導致精神分裂症的出現,使人產生種種離奇古怪的感覺。由於致幻植物所含的生物堿不同,以至出現形形色色的幻覺來,製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
雖然科學家初步揭示了致幻植物使人致幻的原因,但產生各種各樣夢幻的詳細機理的各個環節仍謎一般地困擾著人們。
能使人生下雙胞胎的“孿生草”
在亞洲西部的土耳其,有個叫做卡爾納加的小山村,村民中的雙胞胎出生率竟然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五十多倍。由於卡爾納加村極其貧困,又缺醫少藥,嬰兒的死亡率高得驚人,但在這個村子僅有的150戶人家中,目前仍有80對雙胞胎。
村裏老人們在談到其中的“秘密”時說,他們除了一年四季呼吸的是山林新鮮空氣,喝的是潔淨山泉水外,祖祖輩輩還喜食一種叫做“葭”的植物,村民們習慣稱之為“孿生草”。據說,長期食用這種植物的婦女懷孕後就可能生下雙胞胎,就連牧場上那些吃了“葭”的馬、牛和羊產下孿生胎的數量也很驚人。於是有不少人慕名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來購買這種名叫“葭”的奇異植物。
據說,目前在我國甘肅一帶也發現了類似的植物。但這種植物裏到底含有何種特殊成分?為什麼會有這種奇異的效果?目前仍是一個謎。葭。經常食用葭的村民和牲畜生產雙胞胎的幾率非常大。
花兒為什麼會“發燒”?
我們都知道“春暖花開”,但是在北極這個寒冷的地區,人們會看到臭菘花在冰雪中盛開,詫異之餘,不禁疑雲頓生:這些花為什麼能在那麼冷的地方開放?
20世紀80年代初,瑞典倫德大學三位植物學家為了解開這個有趣的謎而奔赴北極。經過調查,他們發現臭菘花盛開的原因是因為花朵內部能保持比寒冷的外界溫度高得多的恒溫。
中國新疆的雪蓮,也是盛開在冰雪嚴寒中的一種花。花兒為什麼能“發燒”?三位瑞典科學家認為這跟它們追逐太陽有關。他們將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仙女木花花萼用細鐵絲固定,以阻止其“行動”,然後再在花上放一個帶細鐵絲探針的測溫裝置。旭日東升,氣溫升高時,被細鐵絲固定的花朵內部溫度要比未固定的低,因為未固定的花朵能隨著太陽的運動而一直麵朝太陽。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花兒向陽能積累熱量,有利於果實和種子的成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植物學家沃爾則認為,極地花朵“發燒”是因為脂肪轉化成碳水化合物釋放熱量所致。他觀察到極地植物臭菘,在連續兩星期的開花期間,漏鬥狀的佛焰苞把花中央的肉穗花序“捂”得嚴嚴實實,內部的溫度竟然保持在22℃左右,用向陽理論顯然難以解釋。
經測定,沃爾發現臭菘體內存在一種叫乙醛酸體的特殊結構,它的內部是生物化學反應的最佳場所。當植物體內的脂肪轉變成碳水化合物時,花兒就“發燒”了。可不久,沃爾發現在另一種叫喜林芋的“發燒”花兒內部並不存在脂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過程。喜林芋“發燒”是靠花兒內部雄性不育部分的“發熱細胞”。沃爾因此以為,花兒“發燒”是為加速花香的散發,從而更好地招引昆蟲傳粉。在寒氣逼人的北極地區,一朵朵“發燒”的花就像一間間暖房引誘昆蟲前來寄宿,從而借助昆蟲完成傳粉。但美國植物學家羅傑和克努森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些花兒“發燒”不僅為了招引昆蟲,更重要的是為了延長自身的生殖時間,隻有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開花結果,延續後代。
花兒為什麼“發燒”?至今尚無統一的說法。大多數人認為,在沒有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前,斷然下結論是不可取的。
會跳舞的“風流草”
每當工作學習之餘,人們喜歡沉醉於優美的樂曲和動人的舞姿之中,在植物世界裏其實也有很多“舞蹈家”。
在菲律賓、印度、越南以及中國雲貴高原、四川、福建等地的丘陵山地中,有一種長葉舞草,它會翩翩起舞,被人們稱作“風流草”。它對陽光非常敏感,一經照射,兩枚側小葉會自動地慢慢向上收攏,然後迅速下垂,不停地劃著橢圓曲線,不倦地來回旋轉。這種有節奏的動作就像舞蹈家舒展玉臂,翩翩起舞!風流草跳起“陽光下的舞蹈”真是不知疲倦,傍晚時分才停息下來。有趣的是,陽光愈烈,它旋轉的速度也愈快,一分鍾裏能重複好幾次。長葉舞草還有一位“姐妹”,叫圓葉舞草,它的舞姿更加敏捷動人。
中國還有一種“跳舞樹”——紫薇,又稱“癢癢樹”,隻要輕輕一動樹皮,樹枝就會顫抖不止。除跳舞草之外,還有會跳舞的樹。在我國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種小樹,能隨著音樂節奏搖曳擺動,翩翩起舞。當有優美動聽的樂曲傳來時,小樹的舞蹈動作就婀娜多姿;當音樂強烈嘈雜時,小樹就停止了跳舞。更有趣的是,當人們在小樹旁輕輕交談時,它也會舞動,如果大聲吵鬧,它就不動了。
這些植物跳舞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對此,有各種解釋。有人認為這是植物體內生長素的轉移引起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的變化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由於植物體內微弱的生物電流的強度與方向變化引起的。除內因外,也有一些科學家從外部找原因。有人認為,因為跳舞草生長在熱帶,怕自己體內的水分蒸發掉,所以當它受到陽光照射時,兩枚葉片就會不停地舞動起來,極力躲避酷熱的陽光,以便繼續生存下去。這是它們為了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而鍛煉出的一種特殊本領。也有人認為這是它們自衛的一種方式,以阻止一些愚笨的動物和昆蟲的接近。
“風流草”究竟為何晝轉夜停?西雙版納的小樹為何會隨音樂起舞?仍然存在著很多疑問,要解開這些謎還需要植物學家們繼續深入探索。
“見血封喉”的植物
箭毒木也叫“見血封喉”,它是一種落葉喬木,一般高25~30米。樹幹通直,樹冠龐大,枝葉有粗毛。箭毒木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我國的海南島、雲南和廣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它的樹皮和葉子中有一種白色的乳汁,毒性非常厲害。這種毒汁如果進入眼中,箭毒木。箭毒木名字的意思是,這種樹的樹汁可作箭毒,塗在箭頭上可毒死野獸。會使眼睛頓時失明。它的樹枝燃燒時放出的煙氣,熏人眼中,也會造成失明。箭毒木名字的意思是,這種樹的樹汁可作箭毒,塗在箭頭上可毒死野獸。為什麼又叫它“見血封喉”呢?因為用這種樹汁製成的毒箭,射中野獸之後,3秒鍾之內能使野獸血液迅速凝固、心髒停止跳動而造成死亡。這種有毒的樹汁碰到人皮膚傷口上,也會造成死亡。因此,人們給了它這個可怕的名字,形容其毒性之強。
古人打獵都喜歡使用毒箭,即使再凶猛的野獸,中了毒箭也會應聲倒地。如果你在傣家人中間生活一段時間,就能聽到關於箭毒木毒殺野獸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勇敢的獵人率眾人外出時,正遇一隻猛虎。獵人先向老虎射了一箭,老虎未被射死,反而瘋狂地向獵人撲去。獵人機警地爬上大樹,折斷一根樹枝使勁朝猛虎的嘴紮去,老虎立刻倒地而死。獵人見虎已死,心中暗暗思量:莫非此樹有毒?他對眾人說,我想親口嚐嚐樹枝,看它是否有毒。說完之後,他咬了一口樹枝,頃刻身亡。眾人見後,方知這種樹木有劇毒。傣族人稱這種樹木為“戈貢”。
箭毒木的毒性如此厲害,可算是自然界中劇毒的樹木了。然而,箭毒木形成劇毒的原因是什麼?目前人們尚無法弄清楚。
噴火樹、發光樹和多子樹
會噴火的大槐樹
1988年4月16日中午,上海武康路上,一棵大槐樹粗大的樹幹上突然冒出耀眼的火星,樹洞裏竄出熊熊的火焰,人們急忙向消防部門報了警。幾分鍾之後,消防車就趕到了現場,消防隊員們用滅火器撲滅了亂竄的火苗。人們以為這下就沒事了,誰知道過了一會兒,騰騰的火苗又從樹洞裏竄了出來。消防隊員又用高壓水槍猛射了一陣,才算熄滅了火舌。這棵樹為什麼會噴火呢?人們議論紛紛。
據消防隊的警官推測,可能是地下煤氣管道泄露,蓄積在樹洞裏,散發不出來;可能又恰巧有人扔了煙頭,點燃了煤氣。但經過煤氣公司工作人員的現場探漏檢查,並沒有發現管道有漏氣的現象,這個推測被否定了。那麼好端端的槐樹為什麼會噴火自燃呢?這真是個難解之謎。
會發光的楊樹
1983年9月,在我國湖南省南縣沙港鄉,人們發現了一棵能發光的楊樹。這棵樹的直徑有23厘米,被砍伐並剝掉樹皮之後,竟然在晚上發起光來,就連樹根和鋸出的木屑也一樣能放光。一根1米長、5厘米粗的樹枝,它的亮度相當於一支5瓦的日光燈。但隨著樹內水分的蒸發,亮度會一天比一天減弱;而當樹枝受潮以後,亮度又會增加。至於這棵楊樹發光的原因,至今人們未能解釋。
一樹能生八“子”
四川省平武縣南塏鄉茅灣林場有一株一“母”生八“子”的怪樹。主幹是春芽樹,樹徑約70厘米,高約18米。在樹幹3米處長著一株漆樹,再往上是野櫻桃、鐵燈塔、紅枸樹、林投樹、金銀花、野葡萄和懸勾子樹,就像八個子女一般圍在其身上。每到開花季節,紅、黃、白、紫、藍,五彩繽紛的花朵綴滿樹冠,呈現奇特的景象。據當地人講,此樹至少已經活了120年了。有關部門曾多次探究此樹的成因,但至今仍無結果。
植物能預知大災難?
植物究竟具不具備預知“天災人禍”的能力?植物預知“人禍”可能在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到,現實中卻沒見過;但植物預知“天災”的本領卻常見於報端。有相當多的科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觀察和研究。
能夠感知自然力的含羞草。有人發現含羞草能預知地震的發生。含羞草的葉子排列整齊、對稱,輕輕地觸動一下它的葉尖,整枝葉子都會迅速合起來,真像低眉順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況下,含羞草的葉片是白天打開,夜晚閉合。日出前30分鍾舒展枝葉,日落30分鍾後枝葉收攏,非常規律。假如一反常規,表示大自然將發生變異。這種變異很可能是地震發生的前兆。有人觀察到,如果周圍60公裏的範圍內將發生大地震時,約40分鍾前,含羞草會發生行為改變,會在白天將葉子閉合起來。除地震外,含羞草還能預知台風、低氣壓的逼近、雷雨的襲擊、火山爆發等。
一些樹木也有這樣奇異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在地震來臨之前,薊縣穿芳峪一個地方的柳樹,在枝條前部20厘米處,出現枝枯葉黃的現象。另外,人們發現,當樹木出現重花(二次開花)、重果(結二次果)或者突然枯萎死亡等異常情況時,那麼很可能就是地震將要發生了。
還有一些可以預報天氣變化的植物,幹旱、大雨、陰天、晴天都可以預報。廣西忻城縣馬泗有一棵150歲的青崗樹。晴天,樹葉呈深綠色;天將下雨,樹葉變成紅色;雨後轉晴,樹葉又變成深綠色。一種叫做躇躊花的植物,如果盛開,則第二天準是大晴天;如果花顯得“沒精打采”,那麼第二天很可能是壞天氣。還有人觀察到,如果玉米根長得結實,南瓜藤長得特別多,榧樹葉特別茂盛,那麼,這一年很可能有台風來襲。
關於植物能預測地震、天氣、環境異常變化的例子很多,有的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的,離開這一條件,可能就發生不了。有的雖然出現了異常變化,但導致變化的原因或許是多種多樣的。正因為存在著複雜性,給科學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一旦把植物預知大災難的超能力之謎解開,那必將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樹立起一座劃時代的裏程碑。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