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兵道183矛與盾(3 / 3)

盾牆不是死的,否則還不如堅守城池,浪費這些兵力來引誘敵軍不算是良策,羅主也損失不起。從剛剛的連弩箭矢就可以看出,眼下盾牆陸續展開,原本是被保護在陣中的騎兵開始出擊,跟著龍車,向前殺去。

不過一兩百名騎兵,如何對抗對方更多的騎兵和步兵?龍車做了很好的示範。隻見他槍斧橫絕,但是巨大的力量迫使張遼連連後撤(估計戰馬已經抗不住了),同時餘威向魏國鐵騎掃去,強悍的力量直接將兩名騎兵挑翻在地。張遼雖不及龍車,還能正麵應付兩下,普通奇兵完全沒這個實力,當然龍車想要幹掉張遼也不容易,剛剛分明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隻能逼退張遼罷了。

大羅王朝的後續騎兵衝了上去,仿佛一把尖刀刺入趙魏聯軍的心脹,龍車正是這把尖刀的刀尖,勢如破竹。正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武將、戰略方麵的優勢形成碾壓,加上連弩的輸出,趙魏聯軍才接近多被所傷,身體、心理都不能全力應戰;又如何對抗大羅王朝的大軍挺進?騎兵的優勢除了速度就是衝鋒,原本趙魏聯軍的騎兵不能擋住大羅王朝的騎兵,後續的步兵一時反應不及,又怎能與騎兵抗衡?硬碰硬倒是不懼,可惜那些步兵怕死,當高度遠超過自己的龐然大物衝來,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其後盾牆也是慢慢挺近,雖然速度不快,就像是城牆推進,時刻準備讓騎兵們回來休整,也威懾敵軍。一麵麵沉重的巨大盾牌分明是入土三分,相互之間又有機關相連而不是人力維持,可見張遼的估計一開始就是錯的,這大概是另一種文明了。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許褚在此!”

龍車正是大順風,趙魏聯軍又派出了新的武將,也就說明張遼敗了,但是除了士氣,趙魏聯軍的受傷很多,陣亡卻很少。也顧不得許多,龍車正麵迎戰,奉城這邊的兵力不足,損失不起,若對方破釜沉舟,以這千餘兵力重創龍車等人,奉城連守城的兵力都沒有了吧?那許褚揮舞巨斧,竟是比龍車更加強悍,橫衝之勢開山碎石,龍車的槍斧迎戰,正是純力量的碰撞。角度微偏,兩人的攻擊並未完全正麵衝撞,兩件重兵器落到地上將地麵砸裂開來,想象中那種針鋒相對也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

交戰時許,龍車略占上風,但真正誰也不能奈何誰。戰爭不是兩個人的戰爭,不過是為了試探,沒必要浪費時間還讓武將陷身險境,各自收兵……

城樓上。

羅主:“龍將軍幸苦了。”

此時羅主已經放下了旗幟,站在箭槽之間望著遠方趙魏聯軍的大營。旁邊的龍車靜候著羅主的命令,與許褚的一戰,他也很累了,但是對於軍事上的東西,還有要問的,所謂終生學習。

龍車:“陛下,這可是文明計劃的產物?”

羅主:“可以算是,但主要算是陣法。”

龍車:“陣法?”

羅主:“是的。陣法操練,是治軍的重要方法。通過操練,教給士卒進退的規矩,聚散的法度,使他們熟悉各種信號和口令,在戰鬥時做到令行禁止,協調一致,隻有這樣,才能發揮整體合力。陣法操練是將烏合之眾訓練成軍隊的有效途徑。

而在大型的陣法中,必要地利用了天時地利,而器械的使用,使得陣法中某些需要巨大人力或者持久人力維持的部分得以改變,相當於是另一種地勢,就像之前一戰中的盾牆。將盾牌下端削尖,入土三分以便卸力,相互之間又有機括連接,原本不可能擋住騎兵的突刺也變得可能,贏得了戰爭的先機。其他的還有很多,這裏就不贅述。

你們之前對我的陣法了解還是不夠啊,至少關於機械這一部分還不夠。該怎麼說呢,此戰做得很好,若不是許褚前來,你應該能夠重創那千人的隊伍吧。遠處廉頗等人不是白癡,也虧得他們反應這麼迅速。我看到了戰局,卻沒有派人支援你,你會怨我嗎?”

龍車:“末將不敢。陛下是相信末將,才讓末將作為先鋒大將,而且那時我軍毫無敗績,本無需支援。”

這一刻,龍車竟是跪了下去,伴君如伴虎,被懷疑恐怕性命難保,管你是什麼官位或者功績。(作者當年還在糾結《三國演義》中劉備托孤的時候,孔明是太感動了才跪下去的?後來發覺自己想多了,不跪下去就沒命了。所以說,電視劇或者動畫片什麼的,坑死人了。誤導小朋友……)

羅主:“是了,我相信你,那時也不需要支援,起來吧。”

龍車:“謝陛下。”

羅主:“所謂戰鬥,無論是戰爭還是什麼,都得轉化為簡單的攻防——矛與盾。如果你的盾夠強,別人怎麼攻擊你你都不會受傷,那麼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這時,你再有比較強的攻擊,就能迅速摧毀敵人。此陣法中,盾牆提供了足夠的防禦,而你的攻擊也隻得信任。好了,去休息吧,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