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

我常坐這趟公交大巴。我常坐在它的尾座,那裏可以一覽無餘地觀望車裏的乘客,他們的衣著舉止和表情都令我感到有趣。

最有趣的是年輕人。上學下學時分(正是我從單位回家的時分),車中半數是年輕人——這趟大巴途經兩所大學五所中學六所小學。

學生們蹦著跳著上來了。隨之而來的是說笑聲哼唱聲咀嚼聲飲料吸管的噝噝聲和手機的嘟嘟聲僅僅這些聲音,車內已變得熱氣騰騰。

製造熱鬧的,大多是些一刻也閑不住的小學生。年齡往上走,那渾身使不完的精力似乎便發生了轉移。

瞧那成雙成對,或坐或站的中學生,他們雖也捧著零食袋拿著飲料罐,他們雖也嘻嘻哈哈,嘰嘰咕咕,但音量壓低,盡可能地收縮在“小世界”裏。到站時他們一同下車,一同在馬路上蹓躂。他們的臉上漾著歡愉、興奮、得意、期盼……也帶著些羞澀慌亂。顯然,達些男孩女孩正在開始體驗與異性的交往。在我乘坐的大巴裏,他們的數目可不算少。

有的男孩能大膽到把手臂環在女孩腰際;有的女孩能大膽到把腦袋倚在男孩肩頭。

雖不至於讚同,但我並不反感他們。他們的大膽表現,正是20世紀末中國都市少年的特色——這一代少年的我行我素水平空前。他們的自我意識,他們的“青春覺醒行動”,業已將沿襲了數千年的“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傳統徹底突破一我不止一次微笑著這麼想。

車裏的人們,對這些少男少女的表現沒有任何反應,是司空見慣了吧。

隻有為數極少的幾次出現了異樣。

那是個炎熱的午後,一對少年男女擠上車來—我用“擠”字,是因為車裏並沒有多少人,而他們登車時的摟抱姿勢卻仿佛被周圍眾人擁擠著。

他們落座時依然保持這姿勢。

我不打算描述這對少年情侶落座後的種種花色狀態,隻想點出,他們是過於目中無人又過於開放,致使坐在後排的一位年輕女士皺著眉站起身,把脊梁對著他們。而與他們並排的老先生不住發出響亮的咳嗷聲。

他們的年齡不會超過十九歲,正在發育的身體及點綴在額頭的青春美麗痘即是證明。男孩披一頭獅鬃樣的,染做幹草色的頭發,有幾綹油膩膩地粘在脖頸間。女孩身著時下最流行的超短超薄吊帶裙,細細的一雙小腿,半尺厚的鬆糕鞋,眼皮口唇皆塗做青灰色。以年齡論,他們應當是學生,以外表論卻不大像學生。

四站地。這對情侶下車了。車裏眾人如獲大赦般鬆了口氣。

“好家夥!”咳嗷老先生憤然道公交車裏也出來黃色鏡頭啦!現今這幫毛孩子也忒不像話了!!”

回到自己座位上的年輕女士歎息:“幸好一年裏頭隻遇上三五回……”

“嗨——”另一位中年婦女高聲說,“一年裏頭遇上三五回,您說這三五回後頭是啥?您如果知道人工流產低齡化的百分比,就不會這樣說啦。”

我默默地聽著車裏人的議論。他們的憂慮不無道理。

道路堵塞。我乘坐的大巴走走停停。

車子滯住時,我又看到那對少年情侶,他們在街拐角處緊貼著,那旁若無人的親昵狀招引了過往行人驚愕尷尬的目光。

說不清自己的感受。眉頭緊皺的同時,想起的竟是一座聳立在鄉間的貞節牌坊,這灰褐色的石頭門用它的滿身青苔表彰著祖母時代的一位早寡不嫁的女子。這渾身青苔的牌坊的古怪身姿和古怪象征曾令女孩時的我肅然、不解,並且渾身發冷。它於是沉入了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