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想起貞節牌坊,是因當下的青春解放和百年前的青春桎梏反差太大了吧!?

百年光陰在大宇宙中微不足道。然而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卻能達到四代、五代,甚而六代的子孫繁衍。

20世紀的中國少年,其青春情感由初葉的男女授受不親到末葉的敢於當眾親昵,應當說,是曆史前進的必然  但是,放任青春感情可喜還是可憂?

當這些思考填滿我的腦顱,隨之而來的,是閃電般的寫作構想:  20世紀百年間,中國大地上曾出沒過時代特色鮮明的六輩少年——  (1)民國初葉少年。

(2)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少年。

(3)解放初期少年。

(4)“文革”時期少年。

(5)改革開放初期少年。

(6)世紀末少年。

六輩少年大體形成兩組祖孫關係。

(甲)民國初(20世紀開元)少年,是為解放初期少年的父輩;改革開放起步時期少年,是為解放初期少年的子輩。

(乙)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少年,是為“文革”時期少年的父輩;世紀末少年,是為“文革”時期少年的子輩。

若對六代人的青春遭遇進行追索,將所得故事按甲、乙兩組祖孫關係進行穿插排列,或可從中窺到二十世紀中國少年青春情感的時代軌跡。

這構想令我興奮不已雖然它會是一項難度頗大的“工程”。

所幸者,80年代中葉,我曾對當時的少男少女做過一些青春問題調查,同時也與他們的父輩祖輩的青春故事進行了比較。

我決定投入這項“工程”。

行動開始於2000年秋。走訪數月,采得不同時代不同人物的青春故事近百條。篩選、合並後,納入本書的約六十餘條。

追索曆史並非易事,很難做到深入、廣泛並且完整。但我相信這“百年軌跡”哪怕隻浮現淡淡一痕,也有益於對當今少年青春行為的思考。

本書分甲、乙兩部。每部包納祖、孫係列五到六組。每組之間的銜接貫穿由數名“半虛構人物”承擔,目的在於閱讀時的流暢。

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煩,成書時隱去文中人物的真實姓名地址,但故事本身絕非虛構。

2003年夏於天津華苑

本係列的爺爺奶奶誕生於20世紀初葉,他們的少年時代恰逢民國開元。他們中的一部分進了洋學堂,是新文化運動的熱心追隨者,被稱為“覺醒少年"。他們力圖擺脫舊禮教,釋放被壓製了數千年的青春情感,爭取婚姻自主。為此,弱小的他們與強悍的舊勢力展開了艱辛的對抗……

本係歹的爸爸媽媽在五星紅旗升起之時開始了他們的青春之旅。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生是此輩少年虔誠的理想。他們的青春自然而然地在這橘色理想的光芒之中沉浮……

本係列的孫輩兒女體驗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變遷。鎖閉數千年的國門的開啟催動著少男少女自我意識的萌發,並催動著他們逆反一逆反那來自長輩的、傳統的青春壓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