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身體器官
眼睛
狗的視角比人類開闊得多,大多數狗種單眼的左右視角≥100°,上方視角≥50°,下方視角≥45°。與人一樣,狗對前方的物體最敏感,但它眼睛的調節能力並不強,隻能看清50米之內的固定物體。您可別以為站在50米以外狗就看不到您,源於狩獵的本性,狗對移動的物體非常敏感。動物學家研究表明,狗能看清0.5千米以外的移動物體。同樣狗也一直保持著大多數食肉動物的夜視能力,在微弱的光線下也能看清物體。狗雖然是色盲,但它對灰度影像的細節非常敏感,所以狗仍然能通過灰度辨別一些顏色。
耳朵
耳朵對於狗的感知作用僅次於狗的鼻子。據動物學家研究,狗的聽覺是人的16倍。狗可分辨極為細小的聲音,而且對聲源方位的判斷能力也很強。狗即使在睡眠時也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對半徑1千米以內的各種聲音都能分辨清楚,立耳狗的聽覺要比垂耳狗更為靈敏。由於耳與眼的交感作用,狗根據聲音辨別方位時,有注視音源的習性,這一習性也是眾多工作狗的主要功用之一。
對於人給出的口令,狗可以根據音調、音節的變化產生條件反射,明白主人的意圖並且執行。狗可以聽到很輕的聲音,過高的音頻對狗則是一種強烈刺激,會使狗很痛苦。所以隻要不是為了糾正狗的錯誤行為,對狗狗說話要盡量溫柔,並且不要帶狗狗到噪音較大的地方去。
鼻子
除了完成呼吸的功能,鼻子是狗感知器官中最敏感的部位,狗的嗅覺比人靈敏100萬倍。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嗅覺器官叫嗅黏膜,位於鼻腔上部,表麵有許多皺褶。動物吸入空氣到達嗅黏膜,刺激了嗅細胞,沿密布在黏膜內的嗅神經傳到嗅覺神經中樞產生嗅覺。狗嗅黏膜的麵積約為人類的四倍,其嗅黏膜內大約有兩億多個嗅細胞,是人類的30~40倍。人類觀察環境、事物和獲取信息靠的主要是眼睛,而狗靠的是鼻子。狗主要根據嗅覺信息識別自己的主人,辨別同類的性別、發情狀態,辨別路途、方位、獵物與食物等。狗在認識和辨別事物時,首先表現出嗅的行為。如給狗食物時,狗總是要反複地嗅幾遍之後才決定是否吃掉。遇到陌生人,狗總要圍著嗅其氣味。
狗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將硫酸稀釋千萬分之一時狗仍能嗅出。這種靈敏的嗅覺也是使狗在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人類生活與工作夥伴的重要原因。狗敏銳的嗅覺被人類充分利用到眾多領域。緝毒狗能夠從眾多的郵包、行李中找出包裹嚴密的大麻、可卡因等毒品;警狗能夠根據犯罪嫌疑人在現場留下的物品、血跡、汗跡、足跡上的味源,進行鑒別和追蹤;人穿過的衣服鞋襪,存放2~3個月之後,警狗也能嗅出衣服的主人;搜爆狗能夠準確地搜出藏在建築物、車船、飛機等物體中的爆炸物;救助狗能夠幫助人們尋找深埋於雪地、沙土及倒塌建築物中的遇難者。
當狗進入睡眠狀態的時候,它的嗅覺器官也會跟著進入休眠狀態,直到一覺醒來。
皮膚
犬的皮膚由被毛覆蓋——盡管有些犬種生來就無毛。毛發還有利於讓犬的身體保持溫暖,防止皮膚受到傷害,麵對威脅時也可被毛豎起,讓犬看起來體型更大。部分皮膚或被毛經過進化,具有了特別的功能。如腳下麵的肉墊比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厚得多。觸須比普通被毛更長更粗,對觸摸非常敏感。除臉部外,身體的其他幾個地方的被毛和皮膚也有可向犬傳達來自身體周圍的信息的。
皮膚實際上是動物身體上最大的器官,皮膚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身體免受傳染和物理傷害,防止熱量和水分散失。
行為試驗顯示犬對紅色最為敏感,也能區分綠色和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