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合理運輸與聯運(1 / 1)

合理運輸

選取運距短、運力省、運費低、速度快的最佳運輸徑路和方式組織貨物運輸,就叫做合理運輸。運輸合理與否,是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考察用於運輸的活勞動耗費和物質消耗是否經濟,而不能局限於某個地區、部門、企業的利益,或某種運輸方式某項經濟指標的優劣。

組織合理運輸,通常是指消除不合理運輸。不合理運輸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對流運輸、迂回運輸、重複運輸、過遠運輸、無效運輸和運輸方式選用不當等。

奠定合理運輸的基礎,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共同任務。合理運輸取決於工業的布局,資源的利用,物資的分配供應,運輸能力及運輸組織方式等。因此,在工業生產布局中要充分考慮資源和消費地區的分布,以減少原材料、燃料等物資的長距離運輸;在企業生產安排上要搞好配套,減少半成品運輸;在主要物資的分配供應上,實行按經濟區劃全麵平衡餘缺,消除物資調運過程中不必要的中轉環節和重複運輸、對流運輸。運輸部門在日常的運輸組織工作中要做好各種不合理運輸的轉化工作,如盡量利用回空車、船,選擇最短徑路,能直達的不中轉,能集中的不分散,該聯運的不分運,能水運的不陸運,並認真搞好幹線與支線、長途與短途的銜接配合等等。

我國一直比較重視開展合理運輸。有的國家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並編製和嚴格執行貨物合理流向圖,規定80%以上的貨物受合理流向圖的控製;有的國家對全國每一個企業所發送的貨物,規定其應采用的運輸方式和運輸徑路。我國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組織合理運輸,在國家經委主持下,交通運輸部門會同物資部門先後對煤炭、石油、木材、糧食、水泥、礦石等十多種大宗物資製定了“分區產銷平衡合理運輸流向圖”,這是組織合理運輸的一項重大技術組織措施。

合理流向是根據某種物資的生產地區和需要地區分布情況,利用運籌學的方法,選取貨物周轉量或運輸費用最小的產銷聯係最優方案,結合各地區各種運輸方式的能力,劃分該種物資的供應範圍和確定調運路線,並用流向圖或流向表規定下來,作為物資調運部門和運輸部門進行分配和組織運輸的共同依據。

20世紀60年代,全國鐵路有合理流向圖的物資達16種,運量占鐵路總運量的75%以上。1978年和1983年,國家經委兩次向全國發出通知,加強合理運輸工作,要求各物資主管部門會同運輸部門,根據產銷情況和合理運輸的原則,對各種物資的合理流向及時進行了修訂。1983年起,在物資分配和調運中,又進一步推廣運用鐵路物資調運優化軟件的科研成果,用以選取最佳調運方案。

聯運

聯運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運輸方式或同一運輸方式的幾個運輸企業,遵照統一的規章或協議,聯合完成某項運輸任務。聯運是綜合利用各種運輸工具,比較經濟、合理、迅速地完成客貨運輸的一種重要運輸形式。

從生產至銷售、供應的全過程看,隻通過一種運輸工具單程直達的貨流是極為少見的。絕大多數貨流都要通過多種運輸工具,經過兩次或多次換裝,才能自起點運送到目的地。旅客也有要經過換乘才能到達目的地的情況。開展聯運有利於選擇客貨運輸的經濟路線,密切不同運輸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合理安排各種運輸工具的銜接,加強換裝(乘)港口、車站、機場的管理,方便旅客,增加貨物直接換裝比重,減少貨物操作過程,提高客貨運輸速度與貨運質量,用一定的人力和物質消耗取得最佳的運輸經濟效益。因此,組織各種形式的聯運,將使貨暢其流,人便於行,對充分發揮運輸效率,挖掘生產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聯運按服務對象可分為貨物聯運和旅客聯運;按參與聯運的運輸方式可分為鐵路和水路聯運,水路和公路聯運,鐵路和公路聯運等,前兩者可通稱水陸聯運。在同一種運輸方式內部,由於分散經營,也可組織聯運,如鐵路聯運、江海聯運、江河聯運、海江河聯運等。此外,還有國際聯運和國內聯運之分。按照聯運規劃、單據等通用程度不同,我國又有幹線聯運和幹支線聯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