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郵政與電信(1)(1 / 2)

郵政

郵政是國家經營的以傳遞信函為主的通信事業。郵政接受寄件人的委托,把寄件人交寄的信函及其他郵件經過處理和運輸,投交收件人。

郵政是通信聯係的手段之一,既要滿足政府機關、團體等通信的需要,又要為廣大公眾服務,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以及在國際交往上都有重要作用。郵政又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生產部門,屬於交通業範疇,它雖不生產物質產品,但通過郵件的轉移,產生有益的效用。郵政的活動對促進社會生產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郵政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代各國的郵驛製度。在古代埃及、波斯、羅馬等國都有關於郵驛的曆史記載。我國遠在西周時期就有了比較完善的郵驛,供官方傳遞文書之用。為了適應民間通信的需要,明代出現了私人經營的民信局。近代郵政於17世紀創始於歐洲。為了溝通國際間通信聯係,1874年創立了郵政總聯盟,1878年改名為萬國郵政聯盟。我國在1896年正式建立了近代郵政。

郵政業務

郵政經辦的業務,初期隻傳遞官方文書和個人信件,以後增加了寄遞適於郵寄的物品的包裹業務和辦理彙款的彙兌業務。郵政具有點多、線長、麵廣的特點,許多國家的郵政利用這一特點進而兼營某些金融業務(如儲蓄業務、簡易人壽保險),以及一些代理業務(如代收稅款、代發養老金)等。有些國家的郵政還辦理報刊發行業務,有的還利用自備的郵運工具辦理旅客運送。郵政經辦的業務,已超過了傳統的業務範圍。

我國在建立近代郵政初期,僅辦理以傳遞信函為主的函件業務。1898年又開辦包裹業務和彙兌業務。1919年開辦儲金業務。還辦理過簡易人壽保險以及代理國庫、代售印花稅票等業務。目前,我國人民郵政辦理的主要業務有函件、包件、郵政彙兌和郵政報刊發行。

郵政網路

由郵局和郵路組成的郵件傳遞係統。郵件的傳遞要由相關的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郵局共同參加。每個郵局所完成的隻是整個傳遞過程的一個階段。隻有各個階段相互配合協調,才能完成整個傳遞過程。因此,把全國的郵局和各種郵路緊密地聯係起來,合理地組成四通八達的郵政網路,是各個國家郵政共同的基本組織形式。

組織郵政網路,除郵政自備郵運工具的郵路外,還要綜合利用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運輸部門的路線,並實行聯運,這就要受到這些運輸部門所規定的路線、班次、運行時間等的製約,因而,組織規劃郵政網路具有較大的複雜性。

我國現在是以首都北京為中心,主要以鐵路為幹線,組成四通八達的郵政網路。

郵政技術

郵政具有悠久的曆史,在較長時期使用手工操作和人力、畜力運輸。隨著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現,郵政廣泛地利用列車、汽車、船舶、飛機運輸郵件,改變了郵運的落後麵貌。此後,又在郵局內部處理方麵采用傳遞、升降設備和其他一些簡單的機械設備,替代部分手工操作,以減輕笨重的體力勞動。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各國郵政技術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後,郵政應用電子、自動控製、計算機、射流和液壓等新技術,開始實現郵政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並開辦了電子信函業務。到了20世紀80年代,郵件運輸、傳送搬運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包裹分揀處理半自動化,少數國家信函分揀已實現全過程自動化;郵政儲蓄業務、郵政彙兌業務已由計算機中心集中處理,以使用戶可在一定區域內所有經辦儲彙業務的郵局之間隨意存取和兌付款項。在美國,一些城市已普遍設置了無人值守、晝夜開放的自動化郵亭。

郵政經營管理

郵政既是國民經濟的生產部門,因而要有明確的經營方針和合理的管理體製,以便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組織好郵政生產和管理,以保證郵政網路暢通,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通信質量。

各國郵政經營的方針不盡相同:有的以經營郵政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手段;有的不求盈利,虧損由國家財政貼補;越來越多的國家除力求以郵政收入支付經營費用外,還爭取有一定盈餘,作為設備更新和擴大再生產的資金。我國人民郵政經營方針接近於上述最後的一種。製定各種郵件資費標準,主要根據國家經營郵政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