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一)(1 / 3)

語言是智力發展的產物支持語言進化是腦進化結果的依據是:人腦進化了,變大了,因此有更高的智商,當腦和智力充分發達時,語言就自然產生了。語言是人類智力的重要部分,因此語言與智力關係密切。

然而,把語言假設為全腦進化的一個產物仍然有很多的疑問。腦與智力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如果把語言作為智力發展的產物,由於人類的語言是最發達的,那麼,人類的智商也應該是最高的,但人腦的指標並不是最高的。①與其他動物比較,人腦並不是最大的。雖然人腦比大多數動物重,鯨魚的腦2倍於大象,但它們都沒有語言。②智力也不完全依賴於腦重乂體重比率。

總結了不同靈長類動物的體重指數和指數的關係數字顯示我們認為最聰明的人類比其他物種有著更大的腦7體比率。但現在已證明,人類並不是所有動物中腦體比率最高的,這個最高的榮譽屬於鬆鼠猴,它的腦重占體重的59%,而人腦重僅占體重的2%。過我們人類,它的腦重約0.3%,是體重的還沒有證據說明鬆鼠猴和人類更聰明。由此可見,智力不是簡單的全腦重量和腦7體比的結果。

語言障礙可見於腦的大小和智力均正常的人如果語言是腦發育的產物,那麼那些腦的大小正常、沒有損傷同時智力也正常的人應該有正常的語言。然而,並不如此。家庭中16人有嚴重的語言缺陷,盡管他們其他方麵的智力是正常的,他們都有基因缺陷。他們不能掌握最簡單的語法規則,他們連單數轉化成複數這樣簡單的語法都不會。在另一個實驗裏,他們將許多正確的句子標成非正確的(很明顯,他們是猜測的)。說明控製腦發育的某些基因會明顯影響語言而不損害智力的其他方麵。

關於識綜合征本病的特征是智力遲鈍但能熟練應用語言。原因是第7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缺陷,導致大腦皮層後部和附近的皮層下結構的發育不正常。患者學不會自我照顧的簡單的生活技巧,在注意、計劃、問題解決、數字的使用、視覺運動技巧和空間知覺(如找路)等方麵均有損害,即使長大成人,仍需要被照顧,甚至做不了任何非技術性的工作。但有些方麵,他們幾乎接近正常人,如對表情的解讀,他們能認識放鬆和擔心、嚴肅和玩笑、輕佻的和不感興趣的。社交能力和音樂能力基本正常。

他們最特殊的技能是語言,不是所有的恥綜合征者都有良好的語言能力,但有些人的語言能力與他們的其他技能相比較是相當令人驚訝的。長期以來,心理學家認為語言和智力反向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智力遲滯的人不會有好的語言能力,語言的學習需要有良好的完整的智力。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發現了這種罕見的情況,雙皿胃綜合征的病例觀察提示: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能力,並不完全是智力發育的產物。

語言是相對獨立的進化單元,並不是智力進化的必然產物與語言是智力發展的產物不同的觀點認為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能力,不是智力進化的結果。認為兒童天生有一種加工語言符號的裝置,

兒童的這種語言獲得裝置,以講話的形式從其他成人那裏接受最初的語言資料,然後經過複雜的過程,由語言獲得裝置構成了輸人語言的語法。語法不是在輸入時給予的,也不是通過想象的方式從輸出中產生,而是由兒童具有的天賦的因素中來解決的。

這種觀點的依據是大多數兒童都有語言能力,雙親耳聾的有聽力孩子也有語言能力,盡管他不能從父母那裏聽到任何東西。而聾兒也很快學會書麵語言,如果沒人教他們書麵語言,他們會自己創造,並教給其他人。但語言獲得裝置概念的倡導者有時過分強調:孩子學習語言是有備的,並認為人是帶著語言出生,後天需要做的是填進詞和細節,而不需要很多刺激。

認為孩子沒有足夠的機會學習語法規則,他們生來就知道這些,即使很小的孩子也會用詞組表達要求。反駁者認為,兒童學語言的過程,既依賴大腦獨特的生理機製,也依賴後天生活的環境。

大多數的研究者認為:人類有特殊的進化了的物質基礎使得人類很容易學習語言,這種物質基礎是什麼現在還不完全清楚,它應該不是孤立的腦單元,因為腦的大部分結構都參與語言的形成、加工和輸出,而不僅僅是1~2個腦區參與。

回到開始時的問題:人類為什麼會進化語言,而其他動物沒有?迄今為止的研究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語言很可能不是智力進化的產物,事實上,情況很可能相反,是由於語言的進化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在人與人之間,包括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人際交往,促進了語言的形成;而語言的改善,又促進了智力的發育,所以智力發展成為語言進化的產物。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如果說人類特別容易學習語言的話,那麼在生命的早期是最適宜學習語言的。以下幾種研究可以驗證語言學習的關鍵期:①觀察人們學習第2語言是否越年輕越好。一致的結果是成人在第2語言的詞彙記憶比兒童好,但兒童更容易掌握發音和語法,年齡越早越好,但沒有一個確切的年齡分界線。②狼孩或豬孩的研究,顯示錯過語言學習關鍵期,語言能力受到損害。這些孩子整個嬰兒期不在人類語言環境裏生活,他們生活在荒野,被狼群或其他動物撫養大,後來被發現又回到人類社會,結果是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受到很大的限製。③對聲兒的研究,資料比較有說服力。

一、腦損害的語言障礙

我們大多數有關語言的腦機製和腦內特定語言區域的知識都來自於腦損害患者的研究,不同腦損害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

喪失其他言語能力的患者,接受法國外科醫師?肌的治療,死後給他做了屍體解剖,在他的左額葉外側找到病灶。在後來幾年中,陸續收集例喪失語言能力的病例,他發現幾乎所有患者的病灶都在同一個部位,即左大腦皮層額葉運動區附近的一個小區域,現在稱為區。比另兩位法國醫師的論文稍晚,他們也指出左半球是語言區。但8矹3的結果得到認可,因為他的資料更詳細、更有說服力。

語言依靠左半球的特殊區域的發現,首次證實了行為與腦的聯係,但開始時這個理論遭到反對,由於這種腦功能定位理論與當時已被否定的顱相學很相似,它逐漸被接受也為後來的大腦區域的專門化功能的研究創造條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區域的損害僅僅造成輕微和短暫的語言障礙,隻有累及到陽⑶區附近和皮層下的大範圍的損害才會產生嚴重的失語。

失語曾被稱為運動性失語、表達性失語。臨床特征為明顯口語表達障礙、理解相對保留。患者說話緩慢而且口齒不清,談話為非流利型、電報式,書寫和手勢語障礙。失語較常見,談話常限於實質詞,患者在詞義上也有障礙,而不僅僅是發音方麵。左額葉對瓷人的手勢語很重要,失語的聾人手勢語障礙,還有失寫,雖然在其他方麵手的功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