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研究雷電的先驅(1 / 1)

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總是激勵著人們去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謎團進行探索,試圖揭開真相,找到答案。關於雷電的真相,也讓人們孜孜以求。

可是,雷電探索之旅坎坷不平。綜觀曆史發展,為了科學真知,總有一批批不畏艱難困苦,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才使得屬於全人類的科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為了尋找答案,俄羅斯科學家利赫曼教授拿著鐵尺試圖把雷電引下來,雷電是引下來了,但從“雷電器”的鐵絲發出的第一次打擊就擊中了利赫曼的頭部,在他的額上留下了一個紅色的、櫻桃似的斑點,這讓許多親友為之但心,但利赫曼是為了科學而獻身的,有些犧牲也是值得的。探求科學的困難沒有嚇倒羅蒙諾索夫、富蘭克林,正是他們的崇高的科學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才激勵一代代科學家為追求科學進步而辛勤耕耘,無私奉獻。

閃電羅蒙諾索夫(1711~1765)是一位俄國著名科學家,他一生在化學、物理學、天文學、語言學、文學等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傑出成就。他一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獨立提出了物質和能量守恒定律,第一個記錄下水銀凝結現象,第一個觀察到金星上有大氣存在……1755年,他寫下了一部改造俄語的俄語語法,同年他和歐拉一起幫助創立了莫斯科大學。1760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俄國史,他也是第一個籌備繪製精粹的俄國地圖的人。由於這一係列突出的貢獻,他被稱為“俄羅斯科學之父”。1752年,羅蒙諾索夫為了證實天空雷電是雲塊和地麵或雲塊和雲塊之間放電的假設,他決定“引電到家”,在自己家的屋頂上架設了“雷電器”裝置。

美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富蘭克林研究範圍極其廣泛,對靜電學、熱學、光學都有傑出的貢獻。他發明了雙焦距眼鏡、“富蘭克林爐”等。他還在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麵都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就。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他參加了全美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製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1752年6月,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在一個空曠地帶進行了著名的風箏試驗。那天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當他們父子倆焦急地等待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科學發現的成就感,讓他忘卻了“微不足道”的生命危險。隨後,富蘭克林又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