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王侁
侁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侁坐除名,配隸金州。
——《宋史》
王侁是名門之後,父親曾經是後周的樞密使,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王侁自己非常喜歡帶兵打仗,為官之後也建有一些戰功,但是王侁這個人“剛愎自用”,一向都是狂妄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正是他的這個特點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下令讓潘美、曹彬等人進行北伐,潘美率兵攻下了很多州縣,而曹彬的部隊卻連連敗北,因此將各路軍馬都撤回代州。後來朝廷下令要將新攻下的州縣的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王侁等人帶領兵馬保護這些百姓。但是當時的遼國正在率領十幾萬的大軍再次攻打寰州,王侁認為應該趁這個機會先和遼國軍隊作戰,然後再轉移百姓。這時候楊業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對潘美等人說:“現如今遼兵的軍馬、將兵的士氣都很旺盛,現在不是和他們交戰的時候,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些百姓,我們先派人秘密地到雲州、宿州,告訴他們我們的計劃,然後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等到我們的大軍從這裏離開的時候,再命令雲州的軍隊接應。遼國聽到消息之後一定會來攻打我們,我們就在遼國軍隊過來的時候下令讓朔州百姓進入石碣穀,然後多派一些弓箭手在穀口埋伏,中路再有騎兵支援,這樣就能夠保得這些百姓就安全了。
王侁聽完楊業的話,譏諷楊業:“領數萬精兵,而怯懦如此!”並說:“你帶領這這些多的精兵怎麼能這樣怯懦呢?現在你隻要直奔雁門北川,搖旗呐喊、大張旗鼓的前進就一定沒有問題。”當時的其他將領也都紛紛讚成王侁。但是楊業堅持說:“這樣是行不通的,如果這樣行軍最後肯定是一敗塗地。”王侁不屑地說:“你一直被稱為是無敵的,沒想到現在連看到敵人都怕成這樣,猶豫不前,難道你是有別的什麼心思嗎?”楊業無奈地說:“並非是我怕死啊,而是現在的確不是和遼軍正麵作戰的時機,如果現在正麵打仗,那就是白白的浪費兵士們的生命啊。現在既然大家都責怪我躲避敵人,那我就率先拚命殺敵吧。”於是楊業帶兵出發了,最後的結果是遼軍氣勢旺盛,王侁看到大勢已去,便將接應部隊撤走,楊業戰死。
王侁剛愎自用,最後落得“除名,隸金州”的下場,楊業雖然獲得“盡力死敵,立節邁倫,誠堅金石,氣激風雲,求之古人,何以如此!”的嘉獎,但是奈何人已經煙消雲散,何其悲哉!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一點建議,這樣的人最終隻能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