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愚懦之臣1.軟弱無能、力主議和——張邦昌(1 / 1)

二、愚懦之臣1.軟弱無能、力主議和——張邦昌

1.軟弱無能、力主議和——張邦昌

張邦昌是宋徽宗、宋欽宗時的大臣,後來與金國交戰,張邦昌力主議和,在一番割地賠款之後,康王趙構被當作人質送往金國。

靖康二年,金兵攻打汴京,汴京失守,金國不僅擄走了徽欽二帝,還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並向張邦昌宣讀冊文:“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傒,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都於金陵(今南京市)。自黃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張邦昌至於是樂於登基還是不願登基,這一點後人很難評說,但是從三月初張邦昌就開始了短暫的32天的皇帝,而這段曆史就是“靖康之變”。據說後來金國退兵,讓張邦昌管理朝政,張邦昌從此不穿帝袍,也不敢再正殿辦公,行事非常小心謹慎,生怕趙氏回朝後降罪給他。後來康王趙構回朝,張邦昌“伏地慟哭請死”,並對康王說“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張邦昌做傀儡皇帝之後,金國開始要求張邦昌為他們做事。首先就是要要北宋宗室為人質。張邦昌對金國不敢懈怠,派人到處搜尋北宋宗室,找到三千多人押送到金營。金人對於張邦昌的行為並不滿意,又催張邦昌交銀兩,於是張邦昌下令各家各戶都要攤派銀兩,限日繳納,可憐百姓們遭遇連年戰火,根本無力負擔。張邦昌知道百姓們並不是真的想讓自己當皇上,如果有一天宋氏還能回來,自己總不能夠把事做絕,所以便給金國寫信請求寬限一下交錢的時間。金國知道宋國已經積弱積貧,沒有什麼油水了,於是就送給張邦昌一個順水人情,便答應了,並準備帶二帝北歸。二帝跟隨金人北歸之後,張邦昌變想真正成為皇上,這時候呂好問說;“現在金人已經回去了,您怎麼能還像以前一樣威風呢?現如今康王正在外領兵,是正宗的皇室後裔,你為什麼不擁護康王呢?”張邦昌在權衡利弊之後,認為金人回去之後自己已經沒有可以依附的權勢,也應當為自己想一想退路。於是便答應擁立康王為帝。隨後張邦昌便以太宰的身份派使官將禦用物件進獻給康王,並親自到南京拜見康王。雖然張邦昌最後擁立康王為帝,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引起了朝臣極大的不滿,在眾臣子的紛紛告狀之下,張邦昌被康王處死。

張邦昌在宋朝期間總共有十幾年的從政生涯,這些年中沒有一件突出的政績,就連人人唾罵的秦檜都說張邦昌是“專事宴遊,黨附權奸,蠹國亂政”之徒,是導致“社稷傾危”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