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溜須拍馬、荒謬“馬料論”——李林甫(1 / 1)

5.溜須拍馬、荒謬“馬料論”——李林甫

林甫久典樞衡,天下威權,並歸於己,台司機務,希烈不敢參議,但唯諾而已。每有奏請,必先賂遺左右,伺察上旨,以固恩寵。上在位多載,倦於萬機,恒以大臣接對拘檢,難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絕逆耳之言,恣行宴樂,任席無別,不以為恥,由林甫之讚成也。

——《李林甫傳》

李林甫是唐朝的宗室大臣,這個人很會鑽營。剛開始為官的時候做過很多小的官職,後來和唐玄宗當時的寵姬武惠妃和宦官高力士交好,才逐漸提拔升遷。

李林甫看似麵善,實際上是一個心腸歹毒、口蜜腹劍的人,他在唐朝任宰相19年,一方麵對皇上溜須拍馬,收買皇上身邊的人,讓皇上倦於政事;另一方麵阻斷言路,誰要是想給皇上諫言,那最好的結果也得是被貶。李林甫還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李林甫不斷的打擊異己,利用酷吏多次興起大獄,冤殺大臣,對於有才能、受過皇上讚賞的大臣,李林甫就會設置陷阱除掉這些人,比如他的親戚韋堅很有可能入相,李林甫就果斷將他置之於死地。鎮守邊疆的將領很容易立功,也很容易入相,李林甫為了杜絕這些將軍入相,於是為主張用蕃人代邊將,導致很多蕃將獲得邊鎮大權,最終釀成安史之亂。李林甫嫉賢忌能,獨攬專權,在相位十九年的時間裏,他表麵討好人,背後卻設置陷阱,采用陰謀詭計陷害了很多大臣,宰相張九齡、裴耀卿等人就都受過他的排擠。由於李林甫陰險殘暴,順他者昌、逆他者亡,所以李林甫當政時人們都忌憚於他不敢反叛,就連安祿山每次見他,都會汗流浹背、惶恐不已。但是李林甫死後,安祿山就覺得可以肆無忌憚了,公然和楊國忠分庭抗禮,最終導致安史之亂。

《新唐書.李林甫傳》中記載著李林甫曾經對朝中的大臣說過這樣一句話:“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意思就是說我們做臣子的,不要總是多嘴多舌,你看那些儀仗用的馬,從來不發聲的就可以享受好的馬料,而那些隻要叫一聲的馬就會被廢棄。等到那時候就後悔都來不及了。當時的大臣們聽了李林甫的這番荒謬的“馬料論”後,都不再說什麼了,但是還是有大臣敢於上諫,有一個諫官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結果第二天就被降職去做縣令了。大臣們都知道這完全是李林甫一個人在做主,唐玄宗都已經不理政事了,所以以後再也沒有人幹說什麼了,這就是所謂的“由是諫諍路絕”。

李林甫口蜜腹劍、順昌逆亡,導致當時朝堂之上沒有人敢說話,玄宗皇帝懶於政事,積壓多年的鬱氣終於在李林甫去世之後爆發,使得唐朝國事大衰,可以說李林甫是誤國誤民的臣子。坐在一個職位上就要辦這個職位應該做的事情,李林甫為相位卻不做相事,結局隻能是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