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愚庸之臣1.庸兒小豎、亂臣賊子——李傕(1 / 1)

四、愚庸之臣1.庸兒小豎、亂臣賊子——李傕

1.庸兒小豎、亂臣賊子——李傕

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埶力相敵,變難必作。

——朱儁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肆意妄為權勢最大。當時李傕就是董卓的一名部將。李傕是一個很善於用兵的人,而且性格勇猛好鬥,當時的人認為李傕的作戰能力在孫堅之上,但是如此的勇武之人卻喜好鬼神之術,《三國誌》中就記載著:“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擊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厭勝之具,無所不為。又於朝廷省門外,為董卓作神坐,數以牛羊祠之,訖,過省合問起居,求入見。”可見李傕曾經數次為董卓求神。

公元192年,董卓被殺,李傕這時候無所依靠,本想著解散隊伍逃回家鄉,可是又怕回家之後也不能被赦免,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的賈詡說:“聽說長安人都想要殺光涼州人,如果你們現在獨自單行,那麼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把你殺了。不如現在率領軍隊攻打長安,一方麵可以為董卓報仇,另一方麵也顯得我們是在匡扶天下。”李傕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采納了賈詡的建議,並到處宣揚:“如果占領了長安,我們就能夠得到天下;如果得不到長安,那我們就搶奪婦女財物,然後再回故鄉,這樣還能夠保命。”當時已經群龍無首士兵聽見之後紛紛同意,於是李傕等人率領兵馬攻向長安,到長安之後,李傕縱兵劫掠,殺害百姓官員不計其數。在占領長安之後,李傕還挾持漢獻帝,逼迫漢獻帝為李傕等人封官。《後漢紀·後漢孝獻皇帝紀》中曾經記載:“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從此,李傕、樊稠等人把持朝政大權,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任免朝廷官員。李傕等人並沒有治國之才,隻知道燒殺搶掠,幾年的時間裏使得長安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公元194年,全國大荒,軍種糧食也不夠吃。李傕不顧百姓死活、不聽賈詡所言,強硬的搶來賑災的錢財,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國家更嚴重的饑荒,導致關中數百萬百姓餓死逃竄。公元195年,李傕、樊稠等人矛盾激化,開始爭權奪利。李傕對漢獻帝越來越怠慢,漢獻帝雖然非常生氣,但是迫於李傕的權勢不敢表現出來。終於在198年,李傕被被張橫等人擊殺。後來曹操將李傕首級獻給漢獻帝,漢獻帝命令將李傕首級示眾,可見漢獻帝對李傕的痛恨。

李傕本有軍事才能,但是為人卻殘暴凶狠,燒殺擄掠樣樣都幹,導致民不聊生。作為一個將才,該殺敵的時候殺敵是勇猛,但是麵對百姓濫殺無辜就是殘暴之徒。在生活中,沒有才能可能被看作是愚,但是從曆史上看,有才能卻不知收斂,最後自食其果也是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