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驕忍無親、強忍寡義——董卓(1 / 1)

9.驕忍無親、強忍寡義——董卓

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陳壽

董卓從小家庭條件很好,出生在一個地方豪強家庭。養尊處優的生活讓少年時的董卓便養成了一種粗野、任性、凶狠的性格。史書上這樣描寫董卓:“少好俠,嚐遊羌中”“性粗猛有謀”。正因為董卓體魄健壯、通曉武藝、性格野蠻凶狠,所以當敵人都很怕他。而董卓的惡名不僅在鄉裏出名,連周邊的羌人也都不敢惹他,出於對董卓凶悍的畏懼,羌人紛紛歸附於他。董卓看到有人歸附他之後,開始不斷擴大自己的力量,收羅一大批無賴之徒,為自己所用。就這樣董卓為自己的勢力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快董卓就成為了當地的風雲人物。

在有了一定的勢力之後,董卓已經不滿足於豪強的名頭了,他想著有自己的政治地位。從公元108年開始,羌人已經不堪忍受地方官吏對他們的剝削和壓迫,所以開始不斷發動反叛,聲勢越來越浩大,當時的東漢政府內憂外患,在這種情況下束手無策,於是有人向朝廷推薦了和羌人來往密切的董卓。從此董卓進入了政治的曆史舞台。自從領兵鎮壓羌人以來,董卓就因為屢立戰功而受到朝廷的多次嘉獎、重用,不斷升遷。而在升遷的過程中董卓的權利的欲望也越來越膨脹。當時朝廷已經感覺到了董卓勢力的急速膨脹,為了遏製董卓權勢的繼續蔓延,朝廷要董卓交出兵權,但這時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不會聽任朝廷的安排,所以董卓率領自己的部隊進駐河東,越來越目中無人。

不就,董卓就等來了自己掌權的機會,當時靈帝去世,大將軍何進給董卓發來密信,以聖旨的名義召董卓入京保護小皇帝,“逐君側之惡”。董卓接到聖旨後非常高興,立馬帶兵奔赴京城,在進京之後看到京城一片狼藉,最後在北芒找到小皇帝,董卓把小皇帝劉辯迎進皇宮之後,就開始了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生涯,從此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在董卓掌權期間,他“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而且董卓貪財好色、治軍不嚴,在剛剛進兵洛陽的時候,就縱容自己手下的士兵搶奪城中富貴的人家,他手下的士兵不僅強人錢財,而且到處殺人放火,奸淫婦女,使得整個洛陽城雞犬不寧,怨聲載道。在董卓的肆意踐踏之下,整個洛陽千瘡百孔。曹操在悲憤之餘曾經做了一首詩《薤露行》來譏諷當時的情況:

賊臣持國柄,殺主死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董卓惡行昭著,最後被自己的義子呂布所害,也算是惡人終有報。這種殘暴不堪、驕忍無親的人最終還是害人終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