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製度是以血緣關係結成的原始社會的基本的社會經濟單位。它是繼原始人群之後,大約產生於5萬年前,相當於晚期智人階段。初為母係氏族,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過渡到父係氏族。
氏族公社是怎樣產生的呢?到舊石器的晚期,生產力有了重大的進步,石器除用打擊或琢削方法加工外,還采用壓削法。骨、角器大量流行,人們所從事的采集、狩獵和捕魚都有了較大地發展,人類轉入了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同時,人類智力的發展,也使人們意識到兄弟姐妹的婚配對人類體質的危害,近親之間的婚姻禁例不斷擴大,同族人的婚姻受到排斥,於是從血緣婚轉入普那路亞(夏威夷語,意即“親密的夥伴”)婚,即一族的一群姊妹和另一族輩分相當的一群兄弟之間的群婚。在絕大多數場合下族外婚直接導致了氏族的產生。最初的氏族是母係氏族,因為群婚存在的情況下,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世係隻能按母係來計算,而婦女在采集等經濟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這是形成以婦女為中心的母係氏族的重要原因。
原始工具——針約從一萬五千至六千年前,是母係氏族的繁榮時期,也是原始公社製度高度發展的階段。它是在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上出現的。中石器時代以弓箭的普遍使用和用細石器製作鑲嵌工具為其標誌。新石器以磨光和鑽孔為其特點。這時人類開始經營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人類不再單純地依靠自然的賜予,而是學會了用自己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物的生產,這就使人們基本定居下來,從而促進了人口繁衍,從一個氏族中派生出別的氏族,氏族組織不斷複雜化,使氏族間群婚難以維持而過渡到對偶婚製。當時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母係氏族。母權製是氏族製度的典型社會形態。其特征是生產資料氏族公有,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剝削和壓迫,因而也沒有階級和國家。氏族內采用原始民主製,氏族的最高管理機構是全氏族成員大會,成年男女均可參加和發言,老年婦女的意見尤受尊重,氏族選一名族長管理日常事務,如不稱職可撤換。氏族成員有相互援助的義務和血親複仇的習慣,有共同的墓地和宗教節日。氏族成員有一些個人財產,這些個人財產是供個人使用的衣服、裝飾品和日用器具,它們不會成為剝削手段,也不被當做私有財產嚴加保護。如有人感到缺少某物,自然地到他人那裏拿來使用,而其他人也不會拒絕他。北美印第安人中易洛魁人,在近代初期仍停留在母係氏族社會,他們根本不能理解階級社會的私有土地和買賣土地的現象,他們總是說:“土地是不能買賣的,就像水和火不能買賣一樣。”
在母係氏族的繁榮時期,生產固然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但生產力畢竟是低下的,人們在很大程度上還屈服於大自然,忍受著饑餓、疾病和自然災害的侵襲,原始共產主義原則也從未超出氏族的範圍。到了父係氏族社會,隨著金屬器的出現,私有製和階級的確立,氏族製度開始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