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秦始皇一統天下(1 / 1)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正(通常作政),13歲即王位,22歲(公元前238年)時開始親理國政。秦始皇一生的活動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是實現秦朝統一中國的大業。

秦始皇像

戰國末年,隨著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內若一家”,各地聯係明顯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為了擺脫兼並戰爭給社會帶來的災難,廣大農民、手工業者渴望統一,商人和地主階級中的許多人,也希望有一個安定的環境。當時的秦國,改革比較徹底,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軍事力量雄厚,加之秦又有秦王政、李斯、蒙恬、王翦等一批有作為的人才,因此,秦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各種條件。

統一是曆史發展的需要。秦始皇充分運用已經具備的各種有利條件,抓住時機,進行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公元前230年,秦首先滅掉最弱的韓國,打通了進軍中原的要道。接著降趙王,下邯鄲。秦破趙後,燕麵臨著被滅亡的危險。燕太子丹為了抗秦,派荊軻借向秦王政獻圖約降的機會,刺殺秦王。當秦王接見荊軻,打開地圖時,“圖窮而匕首見”。荊軻以匕首刺王,未中,被當場肢解而死。荊軻的行刺激起秦王的震怒。他立即派王翦大舉伐燕,下薊城,燕王隻得殺太子丹以求和。此後,秦先後滅了魏、楚。公元前221年秦清除了燕、趙的殘餘勢力,突然發兵攻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便攻入臨淄,滅了齊。

秦從公元前230年起,至前221年止,前後僅用了10年時間,便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麵。

秦統一六國之後,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王政改“王”號為“皇帝”,除諡法,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采取了一係列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有:接受李斯建議,廢分封,普遍推行郡縣製,統一貨幣,規定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統一度量衡,規定凡是與國家頒布的度量衡標準器不合秦半兩的均不得使用;統一文字,以整齊的小篆為標準文字,以簡易的隸書作為通用文字。此外,還拆除以前各國留下的城郭關塞,修築交通要道。這對鞏固統一無疑是有益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還包括對部分邊遠地區的統一和開發。當時,我國東南和嶺南一帶,居住著古老的越族,其中有東越、閩越、南越、西甌,合稱“百越”。秦始皇滅楚後,即征服了東南沿海一帶的東越與閩越。後又調集50萬大軍,發動了統一嶺南的大規模戰爭。為了解決運輸軍需物資的困難,秦始皇令監禦史祿在今廣西興安縣北修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的交通。秦統一嶺南後,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大大加強了這裏與內地的聯係。當時我國北方有一個古老而強悍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族。戰國後期,匈奴進入奴隸社會,奴隸主貴族經常向內地進行侵擾和掠奪。為了解除威脅,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收回了今河套南北的廣大地區,並設置了郡縣。又將過去秦、趙、燕三國的舊長城連接起來,修築了聞名於世的萬裏長城。

秦的統一,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華夏族(漢族的前身)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聯係,在曆史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我國封建社會曾經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於古代世界文明的前列,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與我國很早就建立了統一多民族的國家,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秦始皇的作用是應該被肯定的。秦始皇有功也有過,但對統一中國所做的貢獻,卻是主要的。他是我國古代的傑出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