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是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項羽雕塑
項羽(前232~前202年),名籍,今江蘇宿遷人,本是楚國貴族的後裔。劉邦(前256~前195年),字季,今江蘇豐縣人,在秦朝曾做過屬於地方小吏的泗水亭長。他們先後都參加過反對秦朝暴政的鬥爭。秦朝滅亡後,在二者之間形成了爭奪農民大起義勝利果實的兩大政治集團。
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剖裂天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統轄巴、蜀、漢中地區。項羽的分封,不僅沒有起到鞏固自己霸王地位的作用,反而遇到了一些掌握重兵的諸侯王和沒有受封的將領的強烈反對。
當初,項羽和劉邦曾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可是,劉邦先入鹹陽,卻未能稱王關中;相反,項羽還用秦將章邯等人三分關中為王,以堵塞劉邦東進的道路。這一切使劉邦大為怨恨,因而從為漢王起,他就準備與項羽比試高低,一決雌雄。
劉邦入漢中,不過數月,就以韓信為大將,暗度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回軍關中,從而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當時,項羽正在全力攻齊,無暇西顧,所以劉邦占領關中之後,乘勝統率各諸侯兵56萬人,揮戈東進,直入彭城。項羽得知都城已經落入劉邦之手,立即率領3萬精兵,反奪彭城。漢軍在倉猝之間,被打得落花流水,其死屍甚至把睢水堵塞不通。劉邦也幾乎當了俘虜,僅帶著數十騎逃到滎陽(今河南滎陽)、成皋(在今河南滎陽西北)一帶。
劉邦像
劉邦在滎陽、成皋一帶,一麵糾集力量,抵禦項羽的正麵進攻;一麵派遣張耳、韓信領兵北上,攻取了魏王豹、趙王歇的封地。一年多後,由於糧食缺乏,劉邦被迫逃離滎陽,回到關中。不久,劉邦趁項羽向東攻打彭越之時,南與黥布聯合,再度進駐成皋。項羽旋即擊潰彭越,複揮師西進,攻克滎陽,圍逼成皋。劉邦自知難以固守,於是北渡黃河,奪了張耳、韓信手下的軍隊,重新與項羽相峙。楚漢相峙且盈,項羽因後援不繼,無以持續作戰,因而公元前203年秋與劉邦達成和議,一中分天下,劃鴻溝(在今河南滎陽北)為界,其東屬楚,其西歸漢。約定之後,項羽便撤東歸。
公元前202年冬,劉邦聽從張良、陳平的建議,繼續揮戈東進,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與韓信、彭越兩支軍隊彙合,層層包圍了楚軍。項羽在四麵楚歌聲中,自知大勢已去,率領800壯士,潰圍南逃。逃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而死。楚漢戰爭經過3年多的時間,最終以項羽的滅亡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