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朱元璋建立明朝(1 / 2)

元朝統治階級推行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政策的結果,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南北大饑荒,第二年瘟疫流行,“民之死者半”,不少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元朝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和起義活動此伏彼起。而元末大規模農民戰爭的爆發,是從韓山童、劉福通發動治河民工起義開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

元朝末年,水利失修,黃河決口,元朝政府強征15萬民工,在2萬戍軍的監督下,重開黃河故道。廣大河工在官吏和軍隊的奴役下,苦不堪言。韓山童利用秘密宗教組織白蓮教會作為聯絡工具,在治河民工中秘密發動。他們宣傳“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劉福通等人利用民族矛盾,提出了恢複宋朝的口號,說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當為中國主”。他們還在修治黃河的要道上,事先埋下了一個一隻眼的石人,然後四處散布童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治河民工在河道上挖到石人,看到石人背上刻有:“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大為驚訝,以為童謠應驗了,該造反了。

韓山童、劉福通抓住這個時機,於1351年5月在潁州境內正式起義。起義者頭纏紅巾作標誌,所以稱紅巾軍或紅軍。又因都燒香拜彌勒佛,所以又稱香軍。義旗一舉,各地貧苦農民紛起響應,隻3個多月,起義軍就發展到10萬人。邳州人芝麻李(李二)、趙均用等人率起義農民攻占徐州;王權(布王三)等起義農民攻占鄧州、南陽,定遠人郭子興率起義農民攻下濠州(今安徽鳳陽)。以上均屬北方紅巾軍係統。同年8月,徐壽輝等在蘄州起義,攻下蘄水縣和黃州,建立天完政權。南方各地白蓮教徒和農民紛起響應,孟海馬等占領襄陽。他們也以紅巾為標誌,屬南方紅巾軍係統。除了南北兩支紅巾軍以外,先後起義的還很多,較著名的有張士誠、方國珍等,活動於今江蘇、浙江一帶。一時間,大半個中國都燃起了起義的烈火。

韓山童起義不久就被捕犧牲。1355年,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小明王,建國大宋,年號龍鳳,建都亳州。他們打出“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並發表文告,揭露“貧極江南,富稱塞北”的不平等現象,以聯絡、號召各地起義軍。

劉福通為了進軍大都,推翻元朝,於1356年9月派三路大軍北伐。東路軍勢如破竹,直抵大都近郊,嚇得元順帝也準備逃離大都。中路軍從山西北進,攻下元上都,又揮戈東進遼陽、高麗。但由於三路大軍沒有互相配合,都是孤軍深入,所以都被元軍各個擊破,北伐失敗。在元軍的反撲進逼下,劉福通退守安豐(今安徽壽縣)。1363年2月,已投降元朝的張士誠派兵圍攻安豐,劉福通英勇犧牲。

南方紅巾軍中由彭瑩玉率領的一支,轉戰江西、安徽、江浙一帶。他們提出“摧富益貧”的口號,所到之處,官僚、富豪聞風喪膽,貧苦人民紛起響應,幾乎摧垮了元朝在東南半壁的統治。但是,1353年11月,彭瑩玉不幸犧牲,南方紅巾軍受到嚴重挫折。徐壽輝建立的天完政權,雖然攻占了漢陽等許多城池,但內部卻發生了分裂。1360年5月,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稱皇帝,建國號漢,改元大義。天完政權的另一將領明玉珍出走四川,建立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