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侵擾東方的遠征失敗以後,歐洲也同樣遭到了外族的侵擾。那是亞洲北部的蒙古人進行的大規模的西征。
原來,蒙古民族從13世紀初開始,就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統一起來,組成了一支兵強馬壯的隊伍。他們在長期而又艱苦的草原生活中,鍛煉出彪勇強悍的性格,又從我國的漢族學到了先進的軍事技術,除了弓箭以外,還會使用火炮和飛火槍等新式武器。成吉思汗再加上他們騎術高明,行軍迅速,打起仗來確實是很難應付的對手。因此,成吉思汗和這支蒙古軍隊所到之處,亞洲和歐洲的許多封建國家就難以招架,紛紛成為蒙古人的手下敗將而被征服了。成吉思汗本人征服了中亞地區的花剌子模國以後,就派遣大將哲別率先頭部隊西征,一度接近了伏爾加河。但他本人在1227年死了。更大規模的西征是由他的孫子拔都繼續進行的。
從1235年起,拔都率領由蒙古各部長子、長孫組成的大軍遠征歐洲。像草原上刮起了不可阻擋的狂飆,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裏就占領了莫斯科、弗拉基米爾、烏克蘭,隨後是波蘭、捷克、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連波蘭、德意誌和條頓騎士團的聯軍,也被打得大敗。蒙古人一路遠征,一直來到了亞得裏亞海邊,已經遙望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到1242年,不僅伏爾加河流域,半個歐洲都被他們的鐵騎征服了。
蒙古人能這樣長驅直入,也是和當時歐洲的分裂混亂局麵分不開的。歐洲人自己內部矛盾重重,自然很難團結起來,抵抗蒙古的侵略。當時許多俄羅斯王公無心作戰,蒙古人來了立即舉手投降。但是,當人民群眾起來堅決抗擊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蒙古軍進入捷克後,在捷克軍民的堅決抵抗下吃了敗仗,隻好撤退。總的說來,蒙古軍隊燒殺搶掠,給當地人民造成很多苦難。它的侵略和統治遭到各地人民的反抗。因此,拔都的遠征並沒能使大多數歐洲國家長久處在蒙古統治之下。13世紀中葉以後,蒙古人在歐洲的統治就局限在俄羅斯、烏克蘭一帶了。
蒙古的遠征軍不僅在歐洲長驅直入,還從中亞南下,攻占了波斯和伊拉克。這裏原來是阿拉伯帝國的中心。1258年,另一位蒙古可汗旭烈兀攻下了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了阿拔斯王朝,占領了西亞廣大地區。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兒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這時,成吉思汗的三子及繼承人窩闊台汗統率蒙古軍隊主力在1234年滅了我國北方的金國。不久,忽必烈繼蒙古可汗,在中國建立元朝,又南下滅了南宋(1279年)。到13世紀末,除了元帝國以外,蒙古人還在中亞建立了察合台汗國,在西亞建立了伊兒汗國,在東歐、俄羅斯建立了欽察汗國。由於蒙古可汗住在“金帳”裏,歐洲人也把欽察汗國稱為“金帳”汗國。這些汗國雖然同屬於蒙古帝國,但它們既沒有共同的經濟基礎,又沒有集中的統治機構,彼此之間,缺乏統一的紐帶,各自求發展。它們的統治者一天天被突厥人和波斯人、俄羅斯人同化,下層軍民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的越來越多,加上內部矛盾激化和當地人民的反抗,到後來有的汗國瓦解了,有的被滅亡了。
當然,蒙古人四方征戰的結果,絕不是在曆史上沒有影響的:它既然把歐亞大陸的一大片地區放在同一個民族的統治之下,這就加強了歐亞之間、東西方之間的經濟交流和文化聯係。蒙古人學習我國的驛站製度,在遼闊的帝國領土的交通要道建立了許多完善的驛站,為各大汗國互相溝通提供了條件。他們還注意保護國際商道,便利各族人民往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世紀一直很沉寂的歐亞大陸的貿易交往又熱鬧起來了。許多歐洲旅行家可以來到他們夢想的“東方天國”,穿越遼闊的蒙古草原,遊覽富庶、美麗的長江、黃河流域。歐洲人來到中國,不僅把中國的文明介紹給歐洲,也把中國的許多技術發明傳到了西方,對歐洲以及世界的曆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