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彼得一世改革(1 / 2)

處在歐洲東部的俄國,最初隻是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13世紀的時候,它和周圍的許多封建公國都受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後來,它依靠蒙古人,利用替金帳汗國收貢賦的權力,慢慢壯大起來,終於擺脫了蒙古人的控製,發展成為統一了俄羅斯地區的王國。1547年,伊凡四世不再滿足於大公的稱號,想做大皇帝,就自稱起沙皇來了。這個沙皇的“沙”字,最初指的是羅馬帝國的創立者愷撒。

到了17世紀,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奴製國家。地方的封建貴族擁有強大的勢力,連中央政府的大權也常常受大貴族操縱。那時候,尼德蘭和英國早已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另外一些先進的歐洲國家也開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俄國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麵。

1682年,一個剛滿10歲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也維奇·羅曼諾夫(即彼得一世)。

彼得大帝

他剛即位的時候,由於年歲小,由他的異母姐姐索菲亞攝政。彼得和他的母親住在莫斯科近郊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7年以後,彼得長大了。索菲亞開始感到恐懼,煽動射擊軍叛亂,圖謀殺死彼得。彼得預先得到了這個消息,躲進了一個院牆堅固的修道院。他的兩個近衛兵團和一個射擊兵團立即開到這裏保護他。由於越來越多的貴族和軍隊都轉而支持彼得,索菲亞最後失敗了,被關進了修道院。彼得開始親自執政。他立誌要學習西方,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先進的強國。他對人們說,要打開通向西歐的窗口,讓西方的風吹進俄國。

彼得急於打開通往黑海的出口。1695年1月,他親自率領8萬軍隊,攻打土耳其,企圖占領亞速海。但是由於俄國當時沒有海軍,無法切斷土耳其的海上供應線,所以在這次戰爭中失利了。彼得並不灰心,用1年多時間建立了一支艦隊,然後從水陸兩路進攻土耳其。土耳其戰敗求和,亞速海落到了俄國手中。

然而,戰爭也暴露了俄國的弱點。彼得深深感到,僅僅依靠這點力量同其他強國較量是很難取勝的。他決定派一個使團到西歐各國考察。1697年,這個使團出發,在西歐考察將近1年。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的身份,隨同前往。在考察期間,他十分留心西歐的先進科學技術。為了掌握造船技術,在荷蘭的薩阿爾丹一家著名的造船廠裏,他還當了一名普通的木匠。可是他那高大的身材和超人的氣魄很快就讓人認出他是彼得一世了。於是,彼得又悄悄來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在一家最大的船廠裏當學徒,一幹就是4個多月。後來,他又到美國一家造船廠學習造船理論。空閑的時候,彼得總是去參觀手工工場、博物館,訪問著名的專家、學者,並且聘請一些人到俄國去任職。他在倫敦期間,還考察了英國的國家製度,出席過國會的會議,甚至參加了皇宮的化裝舞會。彼得像一個好學的小學生,對西歐的生活、文化和技術都抱著認真了解和學習的態度。

彼得一世銅像

本來,彼得打算在西歐多住些時候,但是後來從國內傳來了索菲亞再次策劃叛亂的消息,隻得急忙趕回莫斯科,平定了這次叛亂。195名叛軍被絞死在諾沃得維奇修道院索菲亞臥室的窗外,有上千人先後被處死,索菲亞被迫出家當了修女。

平息叛亂以後,彼得開始在俄國推行全麵改革。他集中力量發展工業,開辦手工工場,向工場提供貸款和足夠的勞動力。到他去世的時候,俄國的手工工場已經從20個增加到240個;生鐵產量從1700年的15萬普特增加到815萬普特(1普特=1638千克),並且開始向國外出口。彼得對發展商業也十分注意,征召了大批農奴開鑿運河,建設通商口岸。為了保護本國的工商業,還下令“凡國內能夠生產的產品,一律提高關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