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北美獨立戰爭(1 / 2)

列克星敦的戰鬥過後半年多,各地自發的反英鬥爭此起彼伏。查爾斯頓附近的邦克山一戰,打死打傷英軍1000多人。駐波士頓英軍被圍困8個月之久。但是大陸會議一直沒有下決心宣布獨立。

1776年1月,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思想家托馬斯·潘恩發表了他的名著《常識》,號召殖民地人民向英國宣布獨立。不出一個月,這本激動人心的小冊子就傳遍了13個殖民地,人們到處都在閱讀、傳誦著。獨立戰爭的領導人約翰·亞當斯看到這種情況後高興地說:“獨立像一股洪流,每天從四麵八方向我們滔滔湧來。”在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大陸會議終於在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由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傑弗遜、富蘭克林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一個新國家——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

美國宣告獨立了,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的道路卻是艱苦的。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大陸軍缺乏準備,華盛頓率領的軍隊,人數最多的時候隻有18萬人,軍事物資奇缺,甚至幾個人合用一支步槍。士兵們全憑滿腔愛國熱忱來抗擊優勢裝備的英軍。

獨立戰爭的前三年裏,大陸軍一直處於劣勢,英軍節節進逼。紐約、費城先後被英軍攻占。1777年9月,華盛頓帶領軍隊退到了離費城不遠的福治河穀,準備在那裏休整。當時,華盛頓的軍隊士氣不振,不少民兵組成的分隊都分散回家,剩下的士兵不到5000人。這時候,又得到消息,英軍將領柏高英率領7000英軍,已經從加拿大出發,正向南進攻,在紐約的英軍也向北出擊,企圖兩頭夾擊,消滅華盛頓的軍隊,形勢非常危急。

柏高英率領的英軍是6月初從加拿大出發,沿聖勞倫斯河南下的。軍隊行進速度十分緩慢,7月底到達哈得遜河上遊的愛德華堡,在那裏又停下來等待從加拿大運來更多的軍需品,直到9月初才進入新英格蘭地區。新英格蘭各州立即組織起兩萬民兵,抵抗英軍,援助華盛頓的大陸軍。9月19日,在弗裏曼奇農莊,民兵同英軍打了一場大仗,英軍大敗。固守在弗裏曼奇農莊的英軍隻有撤退才能得到生路。但是柏高英猶豫不決,失去了突圍的機會。而大陸軍和民兵正在密林屏障後麵布下天羅地網。10月7日,英軍再次戰敗,被迫退往薩拉托加,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軍隊中的印第安人和德國人成群開小差。連綿的秋雨使得柏高英一籌莫展。10月17日,他隻得率領剩下的5000人投降了。

華盛頓總司令

薩拉托加大捷對美軍來說是一個轉機。英軍的攻勢終於被阻止了,後來的戰事變得越來越有利於美軍。

1778年春天,英國政府撤換了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豪將軍,任命庸碌無能的柯寧頓來代替他。柯寧頓上任不久,駐紮在費城的英軍總部受到了海陸兩方麵的包圍。華盛頓的軍隊就在附近,一支法國艦隊根據1778年初簽訂的《美法同盟條約》,也已經開到靠近東海岸的海麵。柯寧頓害怕費城英軍的海上通路被法國艦隊切斷,慌忙撤出費城,退守紐約。華盛頓立即率軍跟蹤而至,進駐紐約附近的懷特普萊思斯,形成兩軍對峙的局麵。

為了擺脫被動局麵,英軍集中優勢兵力,在南方戰線展開進攻。用了一年多時間,攻下了薩凡納和查爾斯頓兩個重要據點。柯寧頓以為南方的戰局已定,就把部下康華利留下指揮戰事,自己返回了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