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個國家。從16世紀初起,葡萄牙殖民者交替使用野蠻的武裝侵略和狡猾的分化政策,在印第安人的鮮血和枯骨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王室通過設在巴西的總督,對巴西保持政治上的殖民統治,經濟上的掠奪剝削。“巴西”國名就是由於在殖民征服時期,主要出口一種可以從中提取染料被稱為“巴西”的貴重紅木而得名。巴西盛行大種植園製度和奴隸勞動製度。一小撮富有跋扈的大封建領主和大種植園主嚴密地控製著巴西社會。
18世紀下半葉,巴西的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出現了鑄造、家具製造、皮革和造船等最初的手工工場。同英國的貿易迅速增長,進入巴西口岸的英國船隻已是葡船的10倍。隨著殖民地社會經濟實力的增強,巴西土生白人種植園主、商人和手工工場主對宗主國阻撓殖民地發展經濟的政策日益不滿,要求獨立的意識越來越濃。
巴西獨立紀念碑
從葡萄牙殖民者踏上巴西領土的那一天起,巴西的土著居民,移居的勞動人民就沒有停止過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18、19世紀先後爆發的北美13州殖民地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海地革命和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獨立戰爭,都給予爭取獨立的巴西人民以巨大鼓舞,也為他們的鬥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國際環境。1789~1792年,在米內斯吉拉斯省出現了由牙醫希爾瓦·哈維尼(“拔牙者”)領導的青年知識分子密謀組織的反抗活動。1806年,聖保羅、巴依亞等地區的黑人也曾舉行過多次起義。
1807年底,拿破侖軍隊大舉攻入葡萄牙。葡萄牙攝政王若奧帶領王室,在英國艦隊的護送下,倉皇逃到巴西。巴西事實上成為葡萄牙王國的中心。若奧為了安撫渴望自由貿易的種植園主和一部分中小資產階級,緩和巴西人民日益增長的民族情緒,同時也為了爭取英國支持,宣布開放巴西所有港口,取消王室的壟斷專營政策,減低進出口貨的關稅,並在1815年底宣布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爾弗聯合王國”,自任國王,稱若奧六世,形式上巴西與葡萄牙具有同等地位。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緩解巴西人民與葡萄牙統治者的矛盾。王室及其隨來的大批官僚、貴族生活耗費巨大,而且占用裏約熱內盧全部最好的住宅,壟斷了政府一切高級職位,加上1816年與阿根廷爭奪烏拉圭戰爭的失敗,大大增加了巴西人民的負擔,這一切進一步激化了巴西各階層人民的不滿。1817年3月6日,伯南布哥的土生白人掀起大規模起義,宣布成立共和國,起義堅持了76天,最後被鎮壓下去。巴西人民連綿不斷的起義鬥爭沉重打擊了殖民當局統治。但是,由於當時土著印第安人、黑人和其他勞動群眾限於曆史條件,尚不能提出明確的鬥爭綱領,巴西的資產階級又很軟弱,無力執掌革命領導權,致使所有這些鬥爭都未能達到推翻葡萄牙殖民統治之目的,倒給葡萄牙王室成員、大地主、大種植園主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