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個下午,2個美國人來到秘魯南部的納斯卡高原上,眺望著綿延數英裏的一片標記,它看起來就像塗畫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箋上。在廣闊的沙漠上,上千條蒼白的線條指向不同的方向。2個人認為,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書。
納斯卡線條
這一發現很快就震驚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們陸續來到納斯卡高原。在這裏,他們不僅發現了更多的直線條和弧線圖案,在沙漠地麵上和相鄰的山坡上,還驚奇地發現了巨大的動物形體。這些圖案顯得撲朔迷離:一隻45米長的細腰蜘蛛、一隻大約300米的蜂鳥、一隻108米的卷尾猴、一個巨大的蠟燭台……到今天,考古學家們在這裏發現了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線條,有些甚至綿延8千米。
對於如此眾多、如此巨大的圖案,人們不知該作出怎樣的解釋,於是就給它們取名為“納斯卡線條”。
對於這些巨大的線條,科學家眾說紛紜,但都難以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1983年,一支意大利考古隊在納斯卡地區發現了大量陶器,這些陶器上都裝飾著一些動物圖案。而這些圖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規模重複出現。這些相同的圖案,使人們相信線條應該是古納斯卡人所為。
考古學家在線條所處的地層裏,找到了那些陶器。因處於同一地層,所以線條年代與陶器年代非常接近。而通過對陶器的14C測定,間接得出納斯卡線條的製作年代應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300年。
在納斯卡平原上,最常見的就是黃沙和黏土,上麵鋪有一層薄薄火山岩和礫石,長久的風吹日曬,令它們看起來比較黑暗。在這些天然黑板上畫線條,不過就是刮去幾厘米的岩石層,讓下麵蒼白的泥土顯露出來而已。如果是在另一種氣候條件下,也許劇烈的外界侵蝕會在較短時間內磨蝕掉這些線條。但是,納斯卡是地球上最幹燥的地區之一,再加上幾乎沒有強風,因此風蝕很弱。這就為納斯卡線條保留至今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可是,納斯卡線條太大了,在地麵上根本難以識別,以至於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被人們從飛機上發現。可這些線條是在2000多年前創造的,那時人們不可能掌握飛行技術,也就根本不能看清線條的全貌。古代的納斯卡人是怎樣設計、製造出來這些巨大的直線、弧線以及動物圖案的呢?
德國女數學家瑪利亞·賴歇通過研究發現,許多線條是爬坡穿穀的,綿延了很長距離卻依然能保持筆直,這很可能是在木樁間拉線作為畫線的標準,隻要3根木樁在目測範圍內保持一條直線,那整條線路就能保持筆直。為此,賴歇還專門與她的學生做了這個實驗。
盡管賴歇的實驗形象地驗證了她的假說,但她的實驗還有一點無法解釋:在納斯卡地區,不僅有大量的直線條,還有許多弧線所組成的圖案,比如那些蜘蛛、猴子等。
在賴歇的生命末期,她終於找到了自認為最好的答案:那些弧線是先把線的一頭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圓規畫圖一樣在地上旋轉畫出來的。賴歇還表明,古代納斯卡人會事先在約18米的小塊地皮上設計圖案。因為她在幾片較大圖案的旁邊發現了這些泥土草稿,設計者們應該在草稿上確定弧線、中心點和輻射線的適當比例後,再進行適當的放大。
盡管賴歇的論證很詳細,但她那些關於巨型線條是如何刻製出來的解釋還是沒有得到普遍接受,因為她無法解釋那些不規則的圖案是怎麼製作的,比如巨大的蜘蛛和神奇的牧羊人。要知道,在地麵上人們是根本無法辨認出這些線條的形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