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馮·丹尼肯在他出版的《眾神的戰車》一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納斯卡線條是外星飛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認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遠古某時降落在納斯卡高原,在那裏為自己的飛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證據就是那些酷似機場跑道的線條。
但是,科學家們很快就拋棄他的看法,因為不僅航天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納斯卡柔軟的沙土根本不能負重飛行器降落。
盡管馮·丹尼肯的“外星人假說”遭到否定,但還啟發了一些人。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投向天空,古納斯卡人會不會是參照天上的星座來繪製地麵上的圖案的呢?
1983年,一支意大利考古隊來到這裏,他們在納斯卡地區南部發現了一座名叫卡華赤的古城。城市裏有寬闊的廣場,雄偉的石級,還有幾十座30米高的金字塔。然而令考古者困惑的是,卡華赤城中並沒有發現繁忙的市鎮中心和軍事活動的遺跡,相反,這座城市似乎隻用於宗教儀式和節日慶典。
那麼,古代的納斯卡人又居住在哪裏呢?
為了尋找納斯卡人的住所,人們不久後就在納斯卡線條範圍的北端一個叫文蒂拉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生活痕跡。雖然這裏已被農業耕作破壞了不少,但還是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曾是一個真正的城鎮。而在文蒂拉這個古納斯卡人的生活區,到卡華赤這個祭祀區中間,就是著名的納斯卡線條區域。可以想象,在2000年前,古代納斯卡人每到節日,都來到卡華赤進行大規模的朝聖和祭祀,而在他們到達那裏之前,必須要經過的,就是廣闊的納斯卡線條所在地。
可見,納斯卡線條位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與祭祀活動應該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古代納斯卡人又是在祭祀什麼呢?
現代民族學觀點認為,對於一個原始民族來說,對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們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對於納斯卡地區的人們來說,最為缺乏的就是水。因為現代納斯卡人生活和農耕用水的可靠來源,就是雄偉的安迪斯山脈。而從卡華赤以下地區,幹旱年年出現。在古代某個時期,納斯卡人修建了一個龐大的灌溉係統,150千米的溝渠縱橫交錯,遍布這個地區。這些溝渠大部分深埋於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這些溝渠所在的範圍,恰好就是納斯卡線條的區域。
研究人員認為,遠古時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導致地下岩石斷層,這成為古納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1997年的一天,一名研究人員在山上探察一個岩石斷層,當他走過一座小山脊時,擺在他麵前的就是宏偉的納斯卡體型體係和線條群落,它們正好指向研究人員要去的那個斷層。這時,他突然意識到下麵應該有個水源。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巨大的圖形,以及它們之間數千米長的線條,很可能就是納斯卡人用來記錄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標記,就像我們現在繪製的供水係統圖一樣。而在它下麵,就是用來飲用、灌溉的水利體係!
根據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推想,古代納斯卡地區的社會是由許多不同家族組成。而家族之間為爭奪水源,肯定會發生很多慘烈的戰爭。而靠戰爭解決水源問題,需要浪費很多鮮血,於是家族們開始商量怎樣有秩序地利用這些公共水源。一個合理的方案最終被家族們所接受,即納斯卡地區的水渠被分割為不同的家族所有。為了區分各自的水源地,每個家族根據水流的方向和範圍,在地麵上繪出自己家族所獨有的族徽來,於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鳥等,從此就出現在了納斯卡高原。
盡管這一理論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但至今人們依舊不能回答,納斯卡線條到底是如何製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