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學一名詞,在學術上不能成立。蓋學術上隻有詩學,屬於文章學類之範圍,而無所謂詩經學。《詩經》一書,溯其原始,隻是文章。但經曆代學者之研究,《詩經》之範圍,日愈擴大。如陸璣之《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等,則為《詩經》博物學;王應麟之《詩地理考》等,則為《詩經》史地學;顧炎武之《詩本音》,段玉裁之《詩經小學》等,則為《詩經》文字學;包世榮之《毛詩禮征》等,則為《詩經》禮教學。《詩經》既包有各類之學術,已非詩之一字所能該。況吾人研究《詩經》之目的,不僅在於文章一方麵,而曆代研究《詩經》者,亦皆不由文章一方麵發展。所以詩經學一名詞,實嫌籠統,而無成立之價值。然則茲編仍名《詩經學》何也?不得已而名之也。中國學術分類,為編者所創。當茲學術改革之際,新者尚未成立,則舊者自不能遽廢,故仍以《詩經學》名之:一方麵為舊者之結束,一方麵為新者之引導也。
何謂詩經學?詩經學者,關於《詩經》之本身,及曆代治《詩經》者之派別,並據各家之著作,研究其分類,而成一有統係之學也。本此意義,分為三段說明之:(一)詩經學者,學也。學也者,以廣博之征引,詳慎之思審,明確之辨別,然後下的當之判斷也。所以詩經學者,非《詩經》也。《詩經》者,古書之一種。詩經學者,所以研究此古書者也。凡關於《詩經》之種種問題,以征引、思審、辨別、判斷之法行之。判斷之的當與否,視其辨別;辨別之明確與否,視其思審;思審之詳慎與否,視其征引。故學也者:以廣博之征引始,經過詳慎之思審,明確之辨別,以求得的當之判斷為事也。
(二)詩經學者,關於《詩經》一切之學也。《詩經》之本身,僅三百篇而止。《詩經》一切之學,即曆代治《詩經》者之著作是也。《詩經》之本身,除文章學外,無他學術上之價值。《詩經》一切之學,授受異而派別立,派別立而思想歧。思想之影響於時代,社會道德之變遷,國家政治之因革,皆有關係焉。所以詩經學,一為研究《詩經》時代之思想,一為研究治《詩經》者各時代之思想,而並求其思想變遷之跡。
(三)詩經學者,關於《詩經》一切之學,按學術之分類,而求其有統係之學也。學術之分類,當於學術上有獨立之價值。《詩經》一切之學,包括文字、文章、史地、禮教、博物而渾同之,必使各各獨立;然後一類之學術,自成一類之統係。詩經學者,依《詩經》一切之學,分歸各類,使有統係之可循。所以詩經學,一為整理《詩經》之方法,一為整理一切國學之方法。
詩經學之意義,既已說明如上;則吾人研究詩經學者,當本此意義,以為實行研究之地。而其研究之方法,可分四項,次第行之。
(一)搜集材料:搜集關於《詩經》一切學之著作。
(二)分別精粗:將所搜集之材料,分別精粗而棄取之。
(三)辨析門類:將所取之材料,辨析屬於國學之何類。
(四)依類編纂:將辨析已明者,歸依各類,並貫穿之。
四種方法,不僅為研究詩經學者所當用;而研究詩經學,本此方法,自能達到詩經學所述意義之目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