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經之博物學(1 / 1)

博物重於實驗。僅知草木鳥獸蟲魚之名者,不可謂之博物。知其名必實驗其物者,始可謂之博物。古時關於草木鳥獸蟲魚之類,無書可征,必實驗而始知之。譬如雎鳩之聲為關關,魚之掉尾為發發,非實驗者必不能加以關關發發之形容詞。由是知《詩經》中之草木鳥獸蟲魚,皆由實驗而得者,此《詩經》所以可為博物學之祖也。計全《詩經》中,言草者一百零五,言木者七十五,言鳥者三十九,言獸者六十七,言蟲者二十九,言魚者二十;其他言器用者約三百餘。自陸璣以後,著書考證者頗多。雖詳略不同,要皆可為博物學參考之助。著者之意,據《詩經》以求博物學,當有二種方法:

(一)據《詩經》本書,求草木鳥獸蟲魚之命名所由起。

(二)據曆代疏草木鳥獸蟲魚之書,求草木鳥獸蟲魚命名變遷之跡。

古人命物名,大概象物聲。《管子·地員篇》雲:“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凡聽征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雖譬況五聲,實則牛羊雉豕馬之命名,皆與牛羊雉豕馬所發之聲有關係也。張行孚雲:“牛字音即與牛鳴相似,羊字音即與羊鳴相似,豕字音即與豕鳴相似,烏字音即與烏鳴相似,木字音即與擊木相似,石字音即與擊石相似,竹字音即與擊竹相似,金字音即與金聲相似,雞字音即與雞鳴相似,雀字音即與雀鳴相似。其餘鶻、秸鞠、鵝、鴬鳩、鴝鵒等字,大抵其字之音,即象其鳥之聲。”本此例而推之,則《詩經》中草木鳥獸蟲魚之名,本之《說文》,證之古音,皆可得其命名由起;不僅蟋蟀為雙聲,倉庚為疊韻已也。

《詩經》中草木鳥獸蟲魚之名,除牛、羊、雞、馬、桃、李、梅、鬆、麻、艾、黍、稷普通常稱者外,其他古今異者極多。如黃鳥一名黃鸝,一名黃鸝留,一名黃栗留,一名搏黍,一名黃鶯,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黧黃,一名楚雀,亦有同名為鳩而非一物者。如《左傳》之五鳩氏,雎鳩氏司馬,即《關雎》之鳩;祝鳩氏司徒,即《四牡》嘉魚之;鳲鳩氏司空,即《曹風》之鳲鳩;爽鳩氏司寇,即《大明》之鳩;鶻鳩氏司事,即《氓食桑葚》之鳩。又如《詩經》中有尨而無犬狗;據此尨之命名,當在犬狗之先。尨字之音,如犬吠聲,故名之為尨。《說文》:“犬狗之有縣蹄者,象形;尨犬之多毛者,從犬彡,疑犬尨古為一字,如首之類。犬尨分為二字,或為李斯所省改者。”本此例而推之,則《詩經》中草木鳥獸蟲魚之名,本之陸璣以下之著述,證之《說文》《爾雅》等,不僅晨風之為鸇,芣苢之為車前已也。

以上為《詩經》博物學之發凡。學者本此求之全《詩經》中,當更有進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