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原來這樣,”齊桓公聽罷哈哈大笑:“你這老頭兒果然愚蠢,哪有這樣便便宜宜把馬駒給別人的?”
第二天上朝時,齊桓公把這個笑話講給管仲聽。管仲聽罷,肅然變容,整整衣襟就跪倒在地。齊桓公忙問是什麼緣故,管仲沉痛地說:“那個老頭一點也不愚蠢,而是我們當政者愚蠢啊!假使堯舜在上,法製嚴肅,哪會發生詐取別人馬駒的事情?即使有,那老頭也決不會給他。而現在,老頭知道官吏舞弊,刑法混亂,即使告官也沒有用,因此隻好把馬駒給惡少年了。請大王重修法政。”
由此可知,管仲才是真正懂得大道理的智者。
3.同與異
世間萬事萬物,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人的灼見,或者說超出常人的智謀,就在於能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從而對事物的本質有更深入的把握。隻看到一麵看不到另一麵,隻看到眼前看不到長遠,就是短視、片麵、俗見、平庸。
譬如下棋,雙方棋子相等,勢均力敵,但下法各異,千變萬化,沒有定數。有的人隻考慮眼前這一子該如何走,想不到這子與其他子乃至整盤棋的關係;有的人則著眼全局,不在乎一兵一卒的得失,這種人往往棋高一招,穩操局麵。
譬如打仗,當敵強我弱,戰局發展不利於己方時,戰略家能從錯綜複雜的戰局中,從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於我方的因素,從敵方的強大攻勢中發現其薄弱環節,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後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像著名的諸葛亮隆中對策,就充分體現了同異相交的智慧光芒,諸葛孔明將劉備的優勢劣勢,曹吳兩方相同與不同之處分析得淋漓盡致,使迷茫的劉備立時心明眼亮。
同與異的關係是社會人生最基本的關係,大至治國平天下,小至舉手投足,都蘊涵著同與異的道理。
蛇和蚯蚓旋轉滾動,有的後退,有的前進;飛鳥飛逝,甲殼動物蠢動,前者輕柔,後者堅重;寶劍有異於鎧甲,前者致人死地,後者保護自己生命;在家未嫁之女和她的母親,一個是晚輩,一個是長輩;兩種斷絲顏色競勝,有的白,有的黑;分中央,是由於有四旁;人的言論行為、學問名實,有的正確,有的錯誤;母雞孵蛋,有的成小雞,有的不成小雞;兄和弟,有的和睦在一起,有的互相敵視;身體處在此間而心誌飛往別處,前者形存,後者實亡;貨物的價格,有的昂貴,有的便宜……
明白了同與異的道理,心胸就會坦蕩蕩,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與己相同而不以為人多勢眾,與己不同也不視若仇敵;得到什麼不沾沾自喜,失去什麼也不悲觀絕望。
3.器與魂
武器是有形的,可以殺傷敵方;精神是無形的,可以使敵人自降。
農具是有形的,可以用來耕田種地;生產經驗是無形的,可以適時安排農活。
藥物是有形的,可以醫治一個人肉體的傷痛;感情是無形的,可以使人心理康複。
有形的是器,無形的是魂。
有形的靠學習,無形的靠領悟,能工巧匠展示出可以學習掌握的技藝,先哲聖人傳達出的則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人生境界。
從前楚國人跟越國人在長江裏船戰,楚國人順流而進,逆流而退。見有利就進攻,見不利想要退卻,這就難了。越國人逆流而進,順流而退。見有利就進攻,見不利就能很快退卻。越國人憑借這種水勢,屢次打敗楚國人。
怎麼辦?正在這時,公輸盤從魯國南遊楚國,開始製造船戰的兵器,他製造了鉤鑲這種兵器用作裝備,敵船後退就用鉤鉤住它,敵船前進就用鑲來推拒它,這種兵器隻適用於楚國的戰船,不適用越國的戰船。楚國人憑借這種兵器的優勢,屢次打敗越國人。
公輸盤很高興,對墨子誇耀道:
“我船戰時有鉤鑲,不知你的義也有鉤鑲嗎?”
墨子回答說:
“我義的鉤鑲,勝過你船戰的鉤鑲。我義的鉤鑲,用愛來鉤,用恭敬來拒。不用愛來鉤就不會親近,不用恭敬來拒就會輕慢,輕慢不親近就會離散。所以,互相愛,互相恭敬,就是互相得利。現在你用鉤來製止別人,別人也用鉤來製止你;你用鑲來推拒別人,別人也用鑲來推拒你。互相鉤,互相推拒,就是互相加害了。”
鉤鑲之器固然可以拒敵,但若無兼愛之心,其結果隻能是互相加害。兼愛之心是無形的,但卻可使相互仇恨之心化解。
物之鉤鑲是器,“義之鉤鑲”是魂。
有器無魂必將禍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