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人生的大道理
我的鉤拒,是用友愛來鉤對方,用恭敬來拒對方。不用愛來鉤對方就不會親近,不用恭敬來拒對方就會親近而不莊重。
——《墨子·魯問》語譯
天下混亂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士大夫君子們隻明白小道理,不懂得大道理。
現在天下的諸侯,彼此互相侵淩、攻伐、兼並,這跟殺掉一個無罪的人比起來,罪過已是數千萬倍了;跟翻越人家圍牆,抓拿擊打人家子女的比起來,跟鑿穿人家府庫,偷盜人家的金玉布帛的比起來,罪過已是數千萬倍了;跟翻越人家的牛欄馬圈,偷盜人家的牛馬的,跟擅入人家的果場菜園,盜取人家的桃、李、瓜、薑的,罪過已是數千萬倍了。可是他們卻說:“這是義呀!”
——《墨子·天誌下》語譯
一個人就持一種道理,兩個人就持兩種道理,十個人就持十種道理,人越多,他們所持的道理就越多。所以人人都認為自己的道理是對的,而認為別人的道理是錯的,因而就相互非難對方,引起天下混亂。
——《墨子·尚同上》語譯
1.小事明白 大事糊塗
假如有人偷了一隻雞,一頭豬,人們就會罵他是賊;假如他竊得一個都城,一個國家,卻不把他當賊看,反而順從他的意誌。
一個人在家裏能主持正義,對父母的偏見敢於提出批評;可他在官場卻一味逢迎上司,明知上司決策失誤其後果不堪設想還連說:“英明、英明。”
假如有人餓了渴了,知道給他飯吃,給他水喝;但這人犯了罪,殺了人,卻不知道把他送到監獄,反而將他躲藏起來。
這就叫隻懂得小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者叫小事明白,大事糊塗。
懂得大道理的人就是懂得人生的人。他們知道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什麼是不重要的東西,他們懂得如何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如何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私欲太甚的人難以懂得大道理。一事當前,首先替自己打算,見錢眼開,見利忘義,這種人心裏隻有自己,而沒有江山社稷的大事,不可能懂得國家興亡、社會安危、人民疾苦這類大道理。
有一個故事。說有五六個人劃著一隻小木船橫渡湘江,船到中流,被激浪打翻,大家都落進水裏,拚命向岸邊遊去。其中有一位漢子使出全身氣力,也遊不了幾尺遠。同伴奇怪地問他:“平日你最會遊泳,今天怎麼落到後麵去了?”他喘著粗氣回答:“我腰上纏著一千枚大錢,重得很,所以遊不動啦。”同伴說:“怎麼還不丟掉呢?”他不回答,隻是搖著頭。不一會兒,他更加遊不動了。已經上岸的同伴對他大聲呼叫道:“你好愚蠢!命都顧不上了,還要錢幹什麼?”他翻著白眼,沉下水底淹死了。這位先生連錢重要還是命重要的小道理都不懂,怎麼可能懂得大道理呢?
膽小怕事的人難以懂得大道理。高官權貴們手中擁有極大的權力,常用高壓政策來逼迫人民順從他們的意誌。官們有句古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正確的道理一經傳播,便被天下人知曉,便會危及官們的地位,故須加緊防範,將真理扼殺在搖籃中,並用權力意誌取代人民的自由意誌。這樣一來,膽小怕事的人為了保全自己,便為屈服淫威和高壓,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要麼糊裏糊塗,根本不懂得大道理;即使懂得也不敢堅持,眼睜睜看著罪惡橫行。
貪圖享樂的人也不能懂得大道理。享樂型的人也許品德並不壞,但他們沉湎於花天酒地的享受之中,追求情欲刺激,無精力也無心思去關心天下大事,去培育正直剛毅的德性,每遇大事來臨,就難免驚慌失措。
2.大道理使人明智
人生在世總要懂一點大道理才好。
為什麼呢?
大道理不能當飯吃,不能當衣穿,看起來離實際生活太遠,太虛無縹緲,但它對人生的作用卻是別的東西不能替代的。
大道理使人明智。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使生活有了合理的尺度和準則。
大道理使人善良。了解了人世的苦難,對人就多了一份寬容之心、仁愛之心。
大道理使人深刻。對世界的運動和曆史的演變有著獨到的認識和體察,就能舉一反三、由表及裏,不為表麵現象所惑。
大道理使人豐富。不僅懂得眼前的人或事,還能懂得過去的和未來的人和事,人生的意義由此獲得根本的改觀。
人的智慧在於能從日常生活中、從小道理中發現大道理,掌握大道理。大道理並不表現為聲威赫赫,富麗堂皇,通常表現為樸素、簡潔、平凡。
一個名叫愚公的山裏老頭曾向齊桓公講過一個故事。愚公說:“我養了頭母牛,生了頭小牛。我辛辛苦苦把小牛喂了半大,牽到市場上賣了,買了匹馬駒回來養。誰知鄉裏有個惡少年闖到我家說,‘你家養的是母牛,怎麼會生個馬駒?一定是偷來的。’隨後不由分說,就把馬駒牽走了。鄰居聽說了,都說我太笨,給我起了個名叫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