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月色下的花瓶菜(1 / 1)

尤培堅

十八年前,我在一個偏僻的山區工作。沒事的時候,我總喜歡到山村的小山道上去走走,看看月色下的大山,聽聽風吹過林梢的聲響,聞聞從野果子樹上飄來的清香,不知不覺,心情就舒暢起來,思鄉的愁緒,就沒有那麼濃重了。

某個晚上,有一畦菜地躍入眼簾。菜地裏,一行行的菜葉婆娑搖曳,有不知名的秋蟲躲在草的縫隙裏鳴叫,不由俯下身去,想借著月色看看這究竟是一種什麼菜。撫摸著光滑的葉柄,和凹凸有致的菜身,我無法辨認這菜的真實姓名,於是,就順手采下一棵,帶回宿舍,想進一步觀察清楚。

借著燈光,我終於看清楚了,原來,這種菜,真名叫“上海青”,因為它的菜身形如花瓶,所以,山裏人家有把這種青菜,稱為“花瓶菜”。想起在老家吃的上海青,個小,而且菜葉上常有蟲子咬過的窟窿,再看看我手中的這棵“花瓶菜”,一點蟲害都沒有。和我一起上山支教的同學林也不由讚歎:“這山裏的上海青啊,就是與眾不同,你看,它的葉子寬大,而且葉片光滑均勻,沒有蟲害,想來,它的味道也一定不錯吧?”

聽到我們的說話聲,和我們一起住校的老馬走了進來,見我們在看一棵青菜,就笑著說道:“你們沒見過這麼好的花瓶菜是嗎?其實在我們這裏種花瓶菜很簡單,隻要找個地,隨便整理一下,種下菜苗,不要怎麼施肥,它就能長這麼好啊。”聽了老馬的話,我和林決定,明天,我們也要找個地方,種一畦花瓶菜。

說幹就幹,第二天剛好是星期天,我和林就在學校後麵的空地上,找了個地方,在老馬的幫助下,種下了花瓶菜。由於我們的勤澆水,勤打理,那一畦的花瓶菜,果然長勢喜人,一個月的工夫,那些花瓶菜就能采摘了。

中秋十五,山裏人釀造的紅酒出壇了。我和林約了老馬,買來幾斤紅酒,準備好好喝幾碗紅酒。林和老馬在廚房忙活,我則借著如盤圓月,走進了我的菜園。

山裏的夜,總是早早的來到,此時的菜園,已經寂靜萬分了,中秋時節,深山裏已經開始寒冷了,清冷的月色灑在那些亭亭玉立的花瓶菜上,銀光閃閃。我俯下身子,撫摸著自己親手栽種的花瓶菜,感受著花瓶菜的光滑,心中似有不盡的語言要和它們傾訴。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棵花瓶菜,我把它放進了竹籃子裏,月色下,有風吹來,幹冷幹冷的。遠處,有一盞一盞的燈火在閃爍,山村的中秋,和往常一樣的平靜。

我提著一籃子的花瓶菜,回到了廚房。把花瓶菜清洗幹淨,切成條,老馬就抄起鍋鏟,用朝天椒爆炒花瓶菜。隨著油煙四起,那辛辣的味道,直衝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地快樂地咳嗽起來,那笑聲,穿過廚房的燈光,來到月色下的操場裏。那一夜,就著又香又脆的花瓶菜,我們喝了很多的紅酒,然後,我和林大聲地唱著《十五的月亮》,來到了菜地裏。坐在花瓶菜搖曳的菜園子裏,對著當空的皓月,我們再次沉醉了。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可那月色下的花瓶菜,我卻常常記起。

本文首發2009.11.6《閩侯鄉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