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因為是搞技術出身,按照領導班子分工,薛振奎主管生產施工。當時還是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製,局黨委跟薛振奎談話,說小夥子黨委書記更不好選,這不是純搞政工,不懂生產不能當黨委書記。薛振奎說我會幹嗎?我隻是一個技術人員,沒有管理經驗呀。他真是破格提拔的,沒有當過科級幹部,從一個普通黨員一下子到黨委副書記,中間跨度很大。當時考核組說,小夥子我們考慮你當黨委書記,是民意測驗的時候得票很高,一個技術員的身份,群眾推薦那麼集中,全局不多見,在群眾當中的威信挺高的,這是一個做領導幹部的基礎。別有顧慮,你肯定可以幹好。那時公司好多技術幹部不是黨員,薛振奎入黨比較早。當黨委書記,按規定必須有三年以上黨齡。當時公司有好幾個副經理都不是黨員,所以,局黨委選中了薛振奎當黨委副書記。僅13個月之後,公司黨委書記帶隊赴科威特施工,薛振奎就開始主持黨委日常工作。85年2月,被任命為公司黨委書記,主持全麵工作。那時候薛振奎確實感到壓力很大,管理經驗欠缺,領導水平亟待提高,等等,都是他麵臨的刻不容緩的課題。但應該說,這一年多還是頗有政績的。當時正好趕上全國企業整頓,企業逐步規範,加強管理,薛振奎抓住當時的形勢,大膽開展工作,組織領導了企業整頓和企業升級;根據全黨的部署和上級黨委的具體安排,開展了整黨工作,使企業管理和隊伍建設有了很大的進展,並使公司局麵、幹部職工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士氣得到極大提升。隨著中原油田的開發建設,公司當時的管道施工任務非常繁重,承擔建設了幾條向外輻射的油氣管道,如中洛線、中安線、中滄線、中開線、開鄭線等,管道施工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濮陽站燃氣輪壓縮機安裝、水平定向鑽引進並穿越黃河成功、秦皇島首站十萬立方米儲罐建設、東黃線、花格線施工投產,標誌著管道局和工程公司引進消化國外技術、提高施工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薛振奎參加了這些項目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還承擔組織了科威特、伊拉克等涉外工程。因為黨委工作和施工任務非常繁重,薛振奎感到自身壓力很大,承受著極大的精神重負,擔心自己扛不過去。一個一個的硬仗要打,還得一個一個地打贏,怎麼會沒有壓力呢?“不過人嘛,有壓力了才能鍛煉成長得好一點。”這是薛振奎在泰然走過那一段曆程之後的感想,很樸素,但又很貼切。實際上他撐下來了,而且帶領幹部職工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公司幹部職工因此倍加愛戴和敬重他,這不是薛振奎靠領導的權威硬性樹立的,而是憑借著一顆善良樸實的心,關愛職工收到的最珍貴回贈。作為公司領導,他心裏裝著群眾,心裏想著群眾,是一個善於走群眾路線的好幹部。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到職工中去走走,訪訪,看看,問問。他說,一個好的幹部,不僅要嘴勤,還要腿勤,經常深入下去,了解職工的疾苦,幫助解決困難,這樣隊伍才會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一次,薛振奎去看望一個勞模。勞模家住在農村,地方很偏僻,土路崎嶇顛簸,一般的車開不進去,薛振奎是坐貨車去的。他這一去,弄得勞模一家人手忙腳亂的,一看來了這麼大的領導,意外驚喜啊。勞模的老父親80多歲了,拄著拐棍兒,顫顫悠悠地迎了上去,高興地說:“哎呀,這是我們家曆史上來的最大的官兒!”村裏人圍了好多,羨慕這家人,說還有這麼大的官兒來看你們。勞模本來工作就很勤奮,以後工作就更賣力氣了。他是受感動了。薛振奎說:“實際我去了什麼也不能給他,就是去看望看望。”但勞模覺得給了他很大麵子,為他爭了很多光。單位這麼大,那麼多人,領導專門來看我,我家又偏僻得很,走親戚一般都不愛去,人家來了,很受感動。薛振奎也體會到這樣一種感情挺重要的。普通職工你給他一個笑臉,他會記一輩子。實際上什麼也不用做,就是花點時間,去看看,溫暖溫暖職工群眾的心,做法樸實,但職工群眾會感覺有很重的情意在裏麵。還有一次,薛振奎和公司小車隊隊長(那時候還是工人)一起從機關往家屬院走,他倆並排,走到一個小門兒,隻能先過一個人,人家就給薛振奎讓路,他沒過,而是做個手勢扶了對方一下,請對方先過。因為他比薛振奎年長幾歲。事情小的不能再小,但過了十幾年,薛振奎都離開三公司了,後來再見麵時特別親,他說薛書記當年你就扶了我一下,我怎麼幹工作都不怕累。話很樸實,卻是真真正正的心語!因為這不是平凡的一個細小舉動,這是對人格的尊重。多少年來,薛振奎就是通過類似這樣的大大小小的事兒,點點滴滴地去體會怎樣去尊重、信任和愛戴群眾。他總說,一個領導幹部,如果不會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尊重是相互的。隻要你有了這個投資,就會收到這種回報。那個車隊隊長就是,他不僅被關愛了,而且把那件事情印刻了,多少年他都在想,他對我這麼好,我一定要好好做。

由於工作業績突出,薛振奎榮獲了多項榮譽稱號,成長為群眾愛戴擁護深深敬仰的公司領頭羊。

三次轉戰

“我是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那時候,服從組織決定,早已成為薛振奎信念中的鐵紀。所以,在薛振奎提供的履曆表中,服從黨組織調動的次數很多。為全麵了解薛振奎,重點介紹他的三次轉戰。

第一次,金陵受命——

1988年4月,薛振奎金陵受命,調往南京幹校當校長。

那時候管道局黨委提出黨委的幹部要往行政上轉,實行廠長負責製,行政領導肩上的擔子更重。也就是說,局領導還是在給他壓擔子。從管道施工建設單位到學院從事教育培訓,換位幅度很大。局領導和幹校師生的信任,使薛振奎堅信,他能盡快進入角色,而且能把這個重擔挑起來。

當時全局幹部輪訓任務很重,在他擔任南京校長短短的僅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裏,組織承擔了全局站隊長崗位職務培訓、各類專業技術崗位培訓管理崗位培訓和一部分幹部中專學曆教育任務。為了更好地帶領教師搞好教學培訓,他還親自上講台,講授了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其獨特的師德師品和良好的領導風範形象,贏得了師生的尊重和愛戴。

第二次,扼住龍頭——

人的命運有時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工作需要,就是一個黨員幹部的至高使命和追求。

南京幹校完成其曆史使命以後,宣布撤消。薛振奎調入秦皇島輸油公司任黨委書記,從南國重新回到闊別多載的北方,告別依依惜別的南方微風,開始感受強勁海風的氣息。

秦皇島輸油公司當時沒有黨委書記,動亂以前都是經理兼職,後來動亂了要加強黨委領導,他承擔的工作擔子依然很重。他到任之後,正趕上全國第二次學大慶,恰好全局又在秦皇島搞試點,身心投入極大,非常疲累。在他主持秦皇島輸油公司工作期間,組織領導了工業學大慶試點工作、開展標準化站隊、標準化班組、標準化崗位等企業管理和隊伍建設;參與了秦京線增輸改造、輸油站更換熱煤爐、首站十萬立方米儲罐建設等。當時任邱油田減產,減產以後任京線關閉停運。北京東煉的原油主要從大慶來,通過秦京線到北京,原來輸量每年455萬噸,增輸到700萬噸。以前是一個熱站一個泵站,隔一個站才有一個泵,後來把熱站也加泵,改造任務十分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