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堂

茅山鎮上的文教委員老丁下晝時分到茅山堂去,他看見茅山堂的香火根生師傅正在吃夜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吃粥啊。”

根生說:“吃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有樁事情要跟你商量。”

根生就看著老丁,等老丁說。

老丁說:“茅山堂後麵的兩間屋,西邊那一間空的,安個人進來和你做淘伴。”

根生仍舊看著老丁。

老丁說:“是小學堂裏的吳老師,年紀到把了,退休了,學堂裏的房間,新來的老師要住,吳老師無去處。”

根生說:“好的。”他又去盛了一碗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買點肉吃呢。”

根生笑笑,根生師傅不是和尚,不戒葷腥的,不過他生來不大吃葷腥。

老丁說:“你沒有意見,我去跟吳老師說說。”

根生說:“我沒有鋪蓋家什。”

老丁說:“鋪蓋家什那邊帶過來。”

老丁走了以後,根生去把後麵西邊那一間的門開了,掃了地,抹了灰,把幾張破凳子移到屋前天井裏。

剛剛收拾停當,老丁就領著吳老師來了。

老丁相幫推了一輛黃魚車,載了吳老師的行李和一些其他物件。

老丁介紹根生和吳老師。

吳老師說:“根生師傅,我曉得的。”

根生笑笑。

吳老師說:“我叫吳同。”

根生說:“哦,吳先生。”

根生引了吳老師到後麵,吳老師看看房間,說:“陰山背後。”

老丁看看方位,說:“這一間朝西。”

根生說:“我住的那間朝東,我同你換。”

吳老師說:“燒香趕出和尚,這種事情我不會做的。”

老丁說:“吳老師委屈一下,我那邊著力幫你想辦法。”

後來吳老師送了老丁,回進來說:“老丁是好人。”

根生點點頭,他相幫吳老師整理東西,看吳老師打開一隻柳條箱,根生說:“全是書。”

吳老師說:“你要看,自己拿。”

根生說:“我不識字的。”

吳老師朝他看看,問:“一字不識?”

根生說:“一字不識。”

吳老師歎了口氣,又朝根生看看,說:“你今年毛七十了吧。”

根生說:“還不到呢,我娘講我是庚午年的,好像是六十一,還是六十二,大約摸吧。”

吳老師問:“屬什麼的?”

根生說:“屬馬的。”

吳老師“呀”了一聲,說:“巧了,我們兩個同年的,不過,你看老的,你辛苦。”

根生說:“我不辛苦,你們做先生的辛苦。”

吳老師整理出幾張畫,拿起來橫看豎看,對根生說:“你看,這幾幅畫怎麼樣?”

根生說:“蠻像的。”

吳老師又“呀”了一聲,說:“剛剛說好了要送一幅給老丁的,又忘記了,年紀到把了,忘性大了,幾時給他送過去,老丁是熱心腸的人。”

根生說:“老丁往這邊茅山堂也常常要來望望的。”

老丁是茅山鎮的文教委員,鎮上文化教育這一頭的事情,都要他管的,小學堂他常常要去,茅山堂也是常常要來的。

茅山堂是茅山腳下的一座廟,根生師傅就在茅山廟裏做香火,老百姓叫俗和尚。

根生原本不是茅山這地方的人,是安徽那邊鄉下的。有幾年那邊發大水,根生跟著家人逃難過來,在半路上他和爹娘失散了,少年根生一個人走啊走啊,在天黑的時候,他走進了茅山堂。根生走進去,茅山堂裏沒有人,也沒有蠟燭和香火,根生依稀看出有一尊泥塑的菩薩,像前泥地上有兩隻土蒲團,根生很困了,他把兩隻蒲團並並攏,蜷縮在蒲團上睡了。

第二天天亮根生醒來,他發現自己不是睡在廟裏的蒲團上,而是睡在廟前的河邊上。根生想了半天,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以後根生從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活到了六十多歲,他仍然沒有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茅山其實是一座很平常的山,茅山沒有高山峻嶺的巍峨之壯和清秀之美,在這一帶像茅山這樣的小山很多,所以茅山本來隻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座茅山。

但是茅山有個茅山堂,茅山堂裏有個茅山老爺,這一帶的老百姓都相信茅山老爺,他們一致認為茅山老爺驅邪是很靈的。老爺,是這一帶的人對菩薩的尊稱,關於老爺,這一帶的人人人都能說出一些生動活潑的事跡來。說茅山老爺因為十分靈驗,曾經被洋人請了去,但是老爺到了洋廟裏,它不顯靈,卻在那邊作骨頭,鬧得那邊很不太平,後來隻好又送回來,這邊的茅山堂,因為久等不見老爺回來,隻道是洋人耍賴,不再歸還,便又塑了一個老爺,後來洋人把原來的老爺送回來,茅山堂就有了兩個老爺,原先的老爺稱之為大老爺,後來塑的稱之為二老爺。不料大老爺和二老爺相處不好,不能相安共事,鬧不太平,後來隻好又把二老爺送到別的地方去,茅山老爺這才安定下來。

這些故事少年根生當時是不知道的,當時根生在河邊醒來,隻是覺得很奇怪,他走到茅山堂,看見一個老和尚正在撣塵,根生肚子很餓,他向老和尚討吃,老和尚看看他,說:“阿彌陀佛。”他盛了一碗粥給根生吃。

根生說:“這裏有粥吃,我不走了。”

老和尚再看看根生,說:“阿彌陀佛,你留下吧。”

根生就留了下來。

根生相幫吳老師弄好了房間,根生說:“吳先生你歇吧,我過去了。”

吳老師說:“沒有事,你坐坐。”

根生就坐下來。

吳老師同根生說話,他問根生:“聽人家說,你在茅山堂有幾十年了?”

根生說:“當中有幾年不在的。”

吳老師說:“到哪裏去了。”

根生說:“去做做別樣事情。”

吳老師“唔”了一聲,談話停下來,然後根生問吳老師:“吳先生,你也是獨個頭人啊。”

吳老師說:“我不是獨個頭人,我是有家小的,兒子女兒都在城裏,他們叫我到城裏去住,我不高興,在茅山住慣了,到城裏住,要水土不服的。”

根生說:“是的。”

他們隨便地說了一會,後來根生就要回自己屋裏睡覺,吳老師告訴根生,他還要作一幅畫,作完這幅畫他才睡,吳老師說這是他好多年的習慣了,根生說:“吳先生你是有水平的。”

吳老師笑了笑,他看看那盞燈,燈光太暗,他拿出一個一百支光的燈泡,可是線頭吊得很高,吳老師爬不上去。根生說:“我幫你。”

吳老師說:“你會不會?當心觸電,這燈泡下邊金屬包的地方,不能碰的。”

根生說:“噢。”根生搭個凳子爬上去,換了燈泡,又下來了。

吳老師說:“嘿嘿,看不出你手腳還蠻利索的。”

根生笑笑就告辭了。

隔了兩日,老丁到茅山堂來,他先到吳老師的門口看了一下,吳老師看見老丁很高興,連忙拿出一幅畫來,說:“哎,老丁,上次要送給你的,忘記了,你拿著吧。”

老丁接了展開來看,是一幅很奇怪的畫,上麵畫滿了許許多多各形各態的蟲子,老丁說:“真多呀。”

吳老師說:“這是百蟲圖,每個蟲又是一個古字,你看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老丁說:“真功夫啊。”卷了畫,又說:“謝謝了,先放在你這裏,我找根生師傅安排點事情,回頭來拿。”

老丁到前堂找了根生師傅,跟他商議下一段的事情。下一段就到了清明時節,在茅山和茅山周圍的一些小山上,現在開辟了許多公墓區,清明時候,掃墓的人很多。茅山的墓區就在茅山堂背後的山坡上,上下墓區都要經過茅山堂的,所以許多人都要順帶進茅山堂燒一炷香,拜一拜老爺,也有的即使不燒香拜佛,也要進來看一看。所以每年這一段,茅山堂門前是很熱鬧的,鎮上事先都要準備起來,比如做好防火準備,比如多進一些香燭,這時節根生師傅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老丁就從鎮上抽一個人過來幫忙。今年抽的這個人,叫小羅,正在相幫鎮上籌辦文化中心,臨時抽到茅山堂來幫幫忙,他自己心裏不願意,因為一個年紀輕的人到茅山堂做事,以後說不定會被人叫做小和尚,不過小羅這個人脾氣不強,雖然心裏有點想法,但是既然領導叫了,他也就應承了。

老丁對根生千關萬照,叫根生小心,因為到時候人多,茅山堂很亂的,老丁很怕弄出點什麼事情來。老丁說一句,根生應一聲,老丁曉得根生師傅是比較把細的,別的地方常常聽說燒香惹事的,茅山堂倒一直蠻太平的。

一切商議停當,老丁就走了。

後來吳老師從裏邊出來,不見老丁,連忙問根生,根生說:“走了呀。”

吳老師說:“唉呀,又忘記了,一幅畫放在我桌子上呢,這個老丁,也是個忘性大的。”

茅山堂是一座小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後兩進,前麵是正堂,茅山老爺就坐在正堂,後邊是兩間平房,從前是和尚住的。當中有一片小天井,根生在天井裏弄了點花草,平時也不大管理,根生不懂得花草盆景應該怎樣服侍,所以花草也隻是勉勉強強地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