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蠶花娘子(2 / 2)

正在采摘嫩葉的仙女們都停了下來,好奇地打量著眼前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她們告訴阿巧這些矮樹叫桑樹,是用來喂天蟲的。大家都很喜歡阿巧,希望她能留下來和她們一起喂養天蟲。阿巧高興地答應了。從此,阿巧就和白衣女子們一起采摘嫩葉,喂養天蟲。

一晃一個多月過去了,天蟲慢慢長大了。它們吐出纖細的絲,結成了一個個小房子,將自己裹在裏麵。白衣女子們教阿巧從這些雪白的小房子中抽出晶亮的細絲,還教她給這些絲上色,把它們染成五顏六色的彩絲。她們告訴阿巧,這些彩色的絲線是用來給玉帝繡龍衣、給織女織雲錦的。

三個月過去了,阿巧開始想家了。她一直惦記著年幼的弟弟。一天,阿巧心想:要是弟弟也能來這裏跟自己住在一起,就不用再受繼母的打罵了。於是,第二天一早,阿巧就悄悄地起床,帶了些桑樹的種子和天蟲的幼蟲回家了。

一走出半山溝溝,聰明的阿巧就開始播撒桑樹的種子。她是想以後自己再順著這些種子長成的樹苗找到回白房子的路。

還沒過午,阿巧就走下了山,蠶花村就在眼前了。可是一回到村裏,阿巧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自己才走了三個月,村子裏的變化怎麼這麼大呢?等回到家中,她驚訝地發現父親已經老了,弟弟也已經長成了一個小夥子,而狠心的繼母居然已經去世了。原來她在山溝裏待了三個月,外麵的世界已經過去了十年。

阿巧把自己的經曆詳細地告訴了父親,還拿出天蟲的幼蟲給父親看,父親驚訝不已。鄰居們聽說阿巧回來了,紛紛跑來看望她。他們見阿巧竟然還是十年前的模樣,都說她一定是碰上仙人了,爭著要阿巧帶他們去拜見仙人。

第二天,阿巧就帶著大家出發了。他們剛進山,就發現阿巧撒下的桑樹種子已經長成了兩排綠油油的桑樹。阿巧帶著大家沿著桑樹向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那棵大鬆樹前。但是等他們鑽過大鬆樹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半山溝溝的入口了。

阿巧回家後便自己養起了天蟲。這些天蟲不斷繁殖,數量劇增,阿巧就將它們送給村民,教大家養殖。後來人們將“天蟲”兩個字合成了一個字——“蠶”,並用它來命名這種白色的蟲子。

據說,阿巧在半山溝溝裏遇到的那位白衣女子就是天庭裏的蠶花娘子。慈悲為懷的蠶花娘子將養蠶的手藝教給了阿巧,從而使人們穿上了絲織的衣裳。智慧點燈

的確,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養蠶製絲的技術,從而成就了我國繁榮的絲織業。從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到如今的四大名繡(蘇繡、越繡、蜀繡和湘繡),絲織品始終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