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引
浙西衢(qú)州有一座爛柯山,山上多青鬆翠竹,鬱鬱蔥蔥。遊人們身臨其境,便恍如進入仙界,流連忘返。
爛柯山的得名,源於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
相傳晉朝時,爛柯山腳下住著一個名叫王質的樵夫。王質忠厚老實,非常勤勞,而且心地善良,樂於助人。
有一天,天晴日好,王質像往常一樣進山打柴去了。很快,他就打好了一大捆柴,便一邊哼著小曲,一邊走到一棵大樹下,想放下柴休息休息。王質平日裏酷好下棋,休息時總愛琢磨棋路。這不,剛坐在樹底下,他就從懷裏掏出一本棋譜看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王質隱隱約約聽見有人在談笑。他揉揉眼睛,看見不遠處的鬆樹下坐著兩位正在下棋的老人。
王質心裏一陣好奇,便走到老人們的跟前看了起來。兩位老人鶴發童顏,精神矍(jué)鑠,專心致誌地下棋,似乎並沒有注意到王質的到來。
兩位老人下棋的手法出神入化,王質從來沒有見過。他看得津津有味,直到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吃飯呢。
坐在右邊的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笑著遞給他一枚棗核似的東西,說:“小夥子,含著這個你就不會覺得餓了。”
王質恭敬地接過來含在嘴裏,頓時覺得奇香滿口,肚子裏果然一點餓意也沒有了,於是便繼續看他們下棋。
兩位老人棋術精奇,妙著迭出,棋勢瞬息萬變。王質雖然依依不舍,但看這盤棋一時三刻也下不完,再加上天色已晚,便準備背上柴回家去。
但是當他回到放柴的那棵樹下時,卻發現樹已經枯死了,砍好的柴也不見了,隻剩下那把砍柴用的斧子,斧頭鏽跡斑斑,斧柄也已腐爛成一條灰線。王質覺得好生奇怪,無奈之下隻得先回村子裏去。
一進村,王質更是目瞪口呆:村子的模樣全變了,而且村裏的人他一個也不認識!
王質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房子。隻見房前的那棵小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院子裏,幾個孩子正在追逐嬉戲,見王質進來,忙對屋裏的大人喊:“有客人來啦!”
“客人?”王質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我家啊!”
“老弟你找誰啊?”一個中年人走出屋子,熱情地跟他打著招呼。
王質又氣又急:“找誰?我誰也不找!這是我家啊!”
“你家?這怎麼會是你家?”那人問道。
“這裏當然是我王質的家!”王質沒好氣地說。
“喲,你胡說些什麼?”那人一陣苦笑,“小子,你知道王質是誰嗎?他可是我曾祖父。他一百多年前上山打柴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要是能活到今天,那得一百五十多歲了。你小子再在這裏亂講話,小心我把你打出去!”
王質環顧四周,不見自己的母親和妻子,而眼前這個看起來起碼比自己大十歲的人,竟然說是自己的曾孫……
“哎,對了!”王質一拍自己的腦門,心想:“‘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看來我遇到的那兩位老人是神仙啊!既然子孫不肯認我,那我就去修道做神仙吧。”
王質回到山中,來到了那兩位老人那裏。隻見他倆還在那裏下棋,臉上毫無倦色。
王質跪在他們麵前說:“二位仙長,恕我有眼不識泰山,請收我為徒吧。”
兩位老人對視一番後哈哈大笑著站起來,拂亂了棋盤,對王質道:“徒兒,快快起來吧。”說畢,便頭也不回地朝深山裏走去。王質趕忙跟了上去。三人漸漸消失在茫茫的暮色之中……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王質打柴的那座山稱為“爛柯山”。柯,就是斧柄的意思。這座山早已被道教列為“洞天福地”。所謂“洞天福地”,即是指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
智慧點燈
中國有許多諸如此類自然風景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的名勝。閑暇之時,我們不妨前往這些地方尋幽探秘,既能放鬆身心、親近自然,又可以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加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