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黃粱一夢(1 / 2)

閱讀指引

皇帝看了後,下詔讚許了盧生一生的功績,希望他安心養病,早日痊愈。但盧生在接到聖旨的當夜就死去了……

唐朝時,有一個姓呂的道士要去邯鄲(hándān)。途中經過一家小客棧,他便停下來歇息。

不久,一位穿著灰色短衣的青年騎著一匹小騾子也來到旅店中休息。青年走進店來與呂道士同席而坐,兩個人隨即攀談起來。青年人名叫盧生,是附近的村民,正要去田裏勞作,中途進店是想喝口茶歇一會兒。

盧生與呂道士一見如故,交談得非常愉快。這時,盧生低頭看見自己穿的衣服很破舊,就長歎一聲說:“可歎我盧生堂堂男子漢,日子卻過得如此不如意。”

呂道士疑惑地問:“我看你身體很健康,沒有生病的跡象,言談舉止也很大方,為什麼說不如意呢?”

盧生說:“我空有一副好身板,隻是苟活於世,哪裏能說是如意呢?”

呂道士問:“如果這不算如意,那怎麼樣才算如意呢?”

盧生激昂地答道:“讀書人活在世上,應該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家族興旺發達,這才算是如意。我曾經立誌求學,並四處遊曆以增長見識。當時覺得自己將來肯定能考取功名,幹一番大事業。而今我已值壯年,卻還在土地上勞作,這還不算潦倒嗎?”

盧生說完之後,便昏昏然想睡覺。這時,店主人正開始準備蒸黃粱米飯。

呂道士沒有反駁盧生的話,隻是從行囊中摸出一塊青瓷做的枕頭,對盧生說:“你枕上它,定會讓你過得像理想中一樣快活。”

盧生接過來,枕著睡著了。恍惚中他看見青瓷枕兩端的小孔慢慢變大,裏麵明朗如白晝,於是便抬腿走了進去,定睛一看,竟是到了自己家……

幾個月以後,盧生娶了當地很有聲望的崔家的女兒。崔氏天生麗質,還從娘家帶來了豐厚的嫁妝。盧生高興極了,從此以後,衣食住行日益講究起來。

第二年,盧生進京趕考,金榜題名,朝廷讓他做了負責處理文書的官。再後來,他又轉到渭南做都尉,不久升為監察禦使。在職期間,他頒行了一係列法令條文,使地方吏治清廉、百姓安居樂業。因為政績突出,三年以後,他又升為陝西牧。在陝西,他帶領當地人開鑿了八十裏河道,以利於農業灌溉。當地百姓非常感激,專門為他刻了一塊石碑。

此後,盧生被朝廷委任為京兆尹,負責管理京城內的大小事務。就在這年,皇帝為了打擊南下侵擾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聯合吐蕃軍隊向北出征。不久,唐朝軍隊攻陷了瓜沙,但指揮戰役的節度使王君奐卻不幸陣亡,整個國家都震動了。皇帝思遍朝中文武,發現盧生有將帥之才,就立即封他為禦使中丞、河西節度使,接替王君奐完成破敵大任。

盧生上任後,果然不負眾望,大破戎虜,將邊境向北推進了九百裏,並在三個軍事要衝修築了城池,派兵駐守。邊境地區的老百姓特意在居延山立了石碑,以表彰盧生的豐功偉績。

盧生回到朝廷以後,皇帝給他加官晉爵,恩禮極盛。不久,他就升為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盧生在朝中威望很高,也深得皇帝信任。這讓當時的宰相甚是嫉妒,於是便在皇帝麵前搬弄是非,惡意中傷盧生。皇帝聽信了宰相的讒言,把盧生貶為端州刺史。盧生仍毫無怨言,在端州致力於造福民眾,老百姓都很愛戴他。

三年以後,盧生又被重新起用,先是被征為常侍,不久便和中書省、門下省的官員一起辦事,與中書令蕭嵩、侍中裴光庭一同執掌朝中大事,前後達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