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善財與龍女(1 / 2)

閱讀指引

俗話說:“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千百年來受到世人的信仰和崇敬。傳說,危難時隻要虔誠地默誦觀音的名號,她就會乘蓮花前來化解災難。觀音的身邊總是有一對童男童女——善財和龍女,隨她一同拯救世人於苦難之中。善財和龍女是怎樣修行成佛的呢?

古時候,福城有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一共生了五百個兒子。雖然家族人丁興旺,兒子們個個也都是一表人才,但是老人還是有一些失望。他憑著多年的閱曆看出自己的兒子們雖然善良本分,卻難以做出光耀門楣的大事,想到自己日漸衰老,沒有一個兒子能把家族發揚光大,就忍不住常常唉聲歎氣。

後來,老人的妻子奇跡般地又懷上了孩子。孩子出生這天,老人看到天上湧起了五彩祥雲,預感將會有不平凡的事情發生。果然,隨著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地上突然湧出了無數珍寶,把整個屋子照得金碧輝煌。老人驚歎之餘,忙去看新生的孩兒,見他麵容之中透著智慧和毅力,不由得欣喜若狂地奔出屋子,叩謝上天的恩惠。由於兒子的誕生伴隨著許多金銀財寶,老人便為孩子取名叫善財。

小善財一天天長大了,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愈加明顯了:雖然善財周圍常常會出現一些珍寶,但他從不自己收起來,而是好心地將它們送給有需要的貧窮的人們;他也不像同齡的孩子那樣隻顧玩樂,而是喜歡和城裏有德行的人待在一起,時時向他們虛心請教;而在獨處時,善財寬大的額頭總是微微地皺著,像是在思考什麼高深的問題。

就這樣,善財長成了福城人人稱頌的好少年,可他並不滿足,一直期望著能夠得到高人的指點。

有一天,善財聽說文殊菩薩在福城東邊的娑(suō)羅林中說法,就沐浴更衣,前去請教。

文殊菩薩早就聽說了善財的種種德行,在交談中發現他確實是可造之材,就想考驗考驗他,於是緩緩問道:“成佛的路漫長而艱辛。你現在已經領悟了許多道理,並且受到了人們的尊重,為什麼還非得要成佛呢?”

善財堅定地說:“我的目的並不在於贏取虛名。我真心地希望能夠領悟佛法的真諦,用自己的學識普度眾生。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不會退縮。”

文殊菩薩滿意地點了點頭,說:“我看你已具慧根,不過還有一些地方仍待提升。你應該拜訪更多有才學的名師,在他們的指點下增進修為,這樣才能成就佛道。”

從那以後,善財開始了南行拜師之路,他先後到過一百一十個國家,參拜了五十三位名師。這期間他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憑著堅定的信念一往無前,從不把肉體的苦痛放在心上,卻常常為心靈的充實由衷地感到歡喜。

善財參拜的第二十七位高人就是觀音菩薩。這之前,觀音菩薩就已經耳聞善財踏遍千山萬水尋求佛道的事,雖說十分欣賞這個少年的毅力,但也想試探一下他究竟有多虔誠,於是就在善財乘船過海來參拜自己時施法掀起了巨浪。

在巨浪的拍擊下,船眼看就要被掀翻了,船夫勸善財趕快回頭,說否則就會命喪海底,可是善財非常堅決,表示寧願犧牲性命也要追求佛道。觀音見狀非常感動,馬上平息了風浪,把他迎進淨地,為他講解了佛法之因緣。

之後,善財又經曆了無數的磨難,最後得以在自在神通境界參訪了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撫摸善財的頭頂,使他頓悟了佛法真諦,終於成佛。成佛後,為了實現自己普度眾生的理想,善財又回到了觀音菩薩那裏,協助她化解人間災難,為百姓造福。

與善財相比,龍女成佛的經曆更加曲折離奇。

相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美麗大方而又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龍女整日待在水晶宮,漸漸地厭倦了水底的生活。她從巡邏海岸的蝦兵蟹將那裏聽說了人間的熱鬧繁華後,就更想離開水晶宮,出門長長見識了。可龍王怕女兒出遊人間會受到傷害,便一直不許她去;可憐的龍女隻好天天在海底向上仰望,憧憬(chōng jǐng)著人間的繁華。

過了一些日子,龍女聽說人間的燈節到了,這天所有的街市上都會掛起各式各樣的花燈,熱鬧非凡。她再也按捺不住向往自由的心,就變成一條小魚,趁著夜深人靜偷偷地溜出了水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