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課 做創造機遇的強者(二)(1 / 3)

抓住人生的每一個機遇

這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開進了一輛汽車。這可是件新鮮事,全村人都圍了過來。

從車上走下幾個人。其中一個穿黑皮夾克的中年男子問大家:“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演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幾遍,村民們都不吱聲。

這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站了出來。“我想演”。她長得並不漂亮,單眼皮兒,臉蛋紅撲撲的;透出一股山裏孩子特有的倔強和淳樸。

“你會唱歌嗎?’”中年男子問。“會!”女孩子大方地回答。

“那你現在就唱一個!”“行!”女孩開口就唱,邊唱還一邊扭“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裏的花朵真鮮豔……”

村人大笑。因為她的歌唱得實在不怎麼好聽,不但跑了調,而且唱到一半時還忘了詞。沒想到,中年男子卻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

這個勇敢地向前邁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運地被大導演張藝謀選中,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些時候,機遇在一些人麵前確實是平等的。隻是當機遇突然出現在麵前時,有人卻遲疑了、猶豫了,結果與之擦肩而過;而有的人卻能主動上前,大膽追求,於是便贏得了機遇的傾心。

千萬別輕視那小小的一步,就是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正因為在機會來臨時,勇於表現自己,從而抓住了成功的機會,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楊瀾的名字是連同《正大綜藝》、春節聯歡晚會一同深深地烙在了中國觀眾的心中。作為當時的一名大學生,她的成功頗具典範意義,是很值得剖析的。她的轉折點來自應聘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隻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沒有什麼驚人之舉。如果沒有這次機會的話,楊瀾也可能也會活得很優秀,但卻絕不可能這麼早、這麼快又是這麼轟轟烈烈地成名。

正如楊瀾在自傳裏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一個意外的機會,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經理,帶著職業的微笑,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麵了。”而這個意外的機會的掌握,正是靠著她的善於表現自己。

這個機會便是泰國正大集團結束了與幾個地方台合作,轉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正大綜藝》。雙方決定要挑選一位有大學經曆的女孩子做主持人,楊瀾也被推薦參加試鏡。

說實話,楊瀾並不被人看中,隻是因為她的氣質較佳,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後據一位導演透露,雖然楊瀾被視為最佳人選,大是被有的人認為還不夠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確定。

最後確定人選的時候到了,電視台主管節目的領導也到場了,他們要在楊瀾與另外一位連楊瀾也不得不承認“的確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間選擇一人,這將是最後的選擇。楊瀾的好勝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們今天不選我,我也要證明我的素質。”

這次考試兩人的題目是: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主持人;二、介紹一下你自己。

楊瀾是這麼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強烈的與觀眾溝通的願望。我希望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為我喜歡旅遊,人與人自然親近的快感是無以倫比的,我要把自己的這些感受講給觀眾聽……”

在介紹自己時,楊瀾是這樣說的:“父母給我取‘瀾’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樣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楊瀾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沒有一點文字參考,她的語言流暢,思維嚴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贏得了諸位領導的賞識。人們不再關注她是否長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住了。

當楊瀾再次回到那個房間,中央電視台已經決定正式錄用她了,這次麵試改變了她的一生。

機會不會平白無故降臨到我們頭上,尤其要想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要善於表現自己。這樣成功的機會才會注意到我們,並且才會來到我們身邊。

西方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門前近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機會與我們的成敗息息相關,對於時機的把握,完全可以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有所建樹。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哪怕這個機會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主動出擊,把握機遇

有很多人總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可是韶華易逝,如果過於相信機緣,被動地等待他人的垂青,恐怕當機遇來臨的時候已是兩鬢斑白,不堪大用,或者終生沒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機遇總是帶有偶然性,如果不積極主動地把握機遇,那麼就很可能出現懷才不遇的悲劇。

那麼要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呢?雖然機遇有著偶然性強的特點,但是機遇並不是無法把握,它往往與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有很大關係。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一次,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情況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決定挑選出20名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隻有19人合乎條件。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一開始不以為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裏,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麵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裏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裏呀。”平原君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隻有毛遂麵對楚王,慷慨陳詞,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楚王終於被說服了,與平原君締結盟約。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有些人總羨慕別人會抓住身邊的機遇,可為什麼他會抓機遇呢?其實,什麼事有因必有果,如:某人有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原因何在呢?其一他願意與人接觸;其二他願意真誠與人相處。會抓機遇的人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們的態度比別人主動。

有很多人總是認為:“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末強求。”但是,有一點也必須要明白,那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西班牙企業高等經營學院的亞曆克斯·羅維拉和費爾南多·特裏亞斯教授在《好運氣——成功的關鍵》中,對人生的機遇作了一番闡述。他們認為:“好運氣其實就是有利環境,這完全要靠自己來主動創造,天上不會掉餡餅。”

因而,一個有才華的人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隻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在別人麵前展現自己的才華,隻有這樣,才能及時讓自己得到展現才華的舞台。陳子昂之所以名揚京城,就在於他懂得主動創造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劉曉強下崗後,蹬起了載客三輪車。他的三輪車非常整潔,再經雪白的鏤空窗紗的點綴,非常漂亮。閑人雅士、俊男靚女都很喜歡乘坐他的三輪車。

原先的同事魏大倫下崗後,像劉曉強一樣也蹬起了載客三輪車,但是總感覺自己的生意沒有劉曉強那麼好。

一次他問曉強:“我的三輪車論整潔決不亞於你的車,若比鏤空窗紗等小裝飾,我的車比你的更漂亮;無論刮風下雨,我都準時準點出車;另外我對城市也像‘活地圖’一樣熟悉,可是為什麼我的生意就遠遠不如你的好呢?”

曉強笑了笑,回答到:“其實你在很多方麵都比我做得好,如果非要講出一個差異來,那就隻有一條。”大倫謙恭地說:“請問是哪一條?”曉強一字一頓地回答:“我比你多了一分主動,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