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軍”畢竟隻是另類,眾多回族仁人誌士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火紅旗幟上,赫然書寫著回族青年郭隆真、劉清揚的名字。在淒苦慘烈的抗日戰場,馬本齋旗下的冀中回民支隊粉碎了日軍的數次殘酷掃蕩,被譽為“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在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全麵內戰後,“回協”、“回聯”和廣大回族人民勇敢站在共產黨一邊,為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立下了功勳,與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托起了新中國的一輪紅日。
在太平洋東岸晨曦初現,距離新中國成立僅有12天的時候,“西北四馬”之一的馬鴻賓也棄暗投明(馬鴻逵、馬步芳逃亡台灣後被撤職查辦,馬步青逃奔香港默默度過殘生)。他和駐守中衛的兒子——國民黨81軍軍長馬惇靖、副軍長馬惇信一起率部起義,部隊改編為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二軍。獲得政治新生的馬鴻賓順利當選為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甘肅張家川、青海門源和化隆、新疆焉耆、河北大廠和孟村6個回族自治縣以及與其他民族聯合組成的5個自治縣相繼成立。如今回族人口已過千萬,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僅次於漢族、壯族和滿族位居第四。
在已經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的中國,這個有著天生市場經濟細胞的民族,應該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我唯一的忠告是,將經商的理念和習慣保持下去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讓孩子們中途輟學。因為一個擁有知識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德國和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的曆史一再表明,軟實力比硬實力更具決定意義。
}wh}中華民族曆史脈絡圖
}im}z366.jpg}/im}
}im}z367.jpg}/im}
}im}z368.jpg}/im}
}im}z369.jpg}/im}
}im}z370.jpg}/im}
}im}z371.jpg}/im}
}im}z372.jpg}/im}
}im}z373.jpg}/im}
}im}z374.jpg}/im}
}im}z375.jpg}/im}
}im}z376.jpg}/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