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作暴風雨前的平靜。誠然,海麵上風平浪靜,可是又有誰知道海底下的波濤洶湧。來勢洶洶的暗流潛藏在最幽深的海底,望而不見,如同那些無聲而來的危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裏的少年,將目光投射進深海,他看到的是夢想、是人生、是未來,泛著悠然熒光的大海,是那樣神奇壯麗,可是少年並未沉浸在美麗中無法自拔,他總是記得,身後有一隻叫作理查德·帕克的印度虎,眈眈地注視著他。危機如影隨形,有時也未必是壞事,然而明知枕畔頃刻會風雨交加,卻寧願一味地在柔暖繁華裏耽擱下去,那就可以說是自取滅亡了,可笑,而且無知。
南唐大保十三年,亦是後周顯德二年,周世宗柴榮下了一份詔書,實際上,這是一份宣戰書。在其中,柴榮詳細列舉了攻打南唐的理由。攻打閩楚,致使生靈塗炭,勾結契丹,甚至接收叛國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不過是柴榮想給自己的出戰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南唐,不幸成為了柴榮實現野心的第一步。
柴榮以宰相李穀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以忠武節度使王彥為行營副都部署,親自禦駕出征,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抵南唐在北疆的門戶城市壽州。南唐猝不及防,匆忙備戰,封遠翰林承旨殷崇義為吏部尚書,以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領兵前往壽州迎戰。這場戰役,可想而知,一方是有備而來積蓄多時的銳部,一方則是匆匆組織起來的軍隊,領兵的殷崇義之前就任的還是文職,何況,另一員大將劉彥貞,為人好大喜功,又自視甚高。
雖然李璟在殷崇義出發之後,出於戰略的考慮,迅速派人向遼朝皇帝耶律璟求救。他在信中建議遼國出兵南下,與南唐一起前後夾擊,對付柴榮。然而從南唐出發的使者上路不久後,就被後周派出的人馬截獲。這條路,顯然已經被斬斷,李璟隻好寄希望於契丹,未料,後周花重金收買刺客,行刺正出使南唐的契丹貴族,契丹國主得知消息之後,震怒之下,同南唐斷了往來。
後周挑撥離間之策大獲成功,一時間,曾經風光無限的南唐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很快,後周大軍兵臨城下。
原先駐守壽州的將領劉仁瞻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老將,形勢本來是有利於南唐的。然而,劉彥貞貪功輕敵,不顧劉仁瞻的勸阻,獨自出城迎戰,結果戰死城下,屍骨無還,唐軍大敗。劉仁瞻當機立斷,嚴守城門,拒敵之外。柴榮唯恐久克不下,很快根據形勢改變戰略,決定暫且繞過壽州,改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滁州。
滁州地勢險要,臨近淮水,四周環山,易守難攻,隻有一條小徑可通內外。對於南唐而言,這是一道天然屏障。這道屏障如果被攻破,那麼京城金陵就岌岌可危了。柴榮命禁軍統帥殿前都虞侯趙匡胤帶兵攻城,而迎戰的則是南唐名將皇甫暉。雙方交戰於滁州城外,自然又是一番血戰。因為後周兵馬不熟悉地形,第一次交戰以後,周以失利告終。趙匡胤和皇甫暉兩位名將初次交手之後,趙匡胤深知不是皇甫暉的對手,於是夜半親自去拜訪滁州城外,足智多謀的先生趙普。
趙普此人,學富五車,詳熟兵法。趙匡胤禮賢下士、謙遜謹慎的作風令他十分感動,於是他給趙匡胤想了一個好辦法。後來,趙普成為了北宋名相,被太祖趙匡胤讚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位滁州城外的學士,正是從這次戰役開始,追隨趙匡胤,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生的輝煌。趙匡胤聽完趙普的良策之後茅塞頓開,當即返回軍營,命令全軍輕裝簡行,熄火行進,違令者斬。後周大軍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從滁州城外的小路進入了清流關口。行軍者,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後周軍隊猶如神降,唐軍在瞠目結舌之間,轟然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