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的詮釋(1 / 2)

在佛教裏講一個菩薩該具備四種無量心,這四種無量心是慈、悲、喜、舍,可惜,一般人隻記得三個無量心是慈、悲和舍,忘記菩薩有個無量心叫“喜無量心”。喜無量心是喜悅無量,隨時保持這樣的喜悅。

為什麼要隨時保持喜悅呢?根據佛教的觀點,這個世界是一個相對的世界。佛教有兩個絕對的世界,一個是地獄,絕對的痛苦;另外一個叫極樂世界,絕對的喜樂。而人間是相對的世界,這種相對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堪忍的,有遺憾的意思。相對的世界會造成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這個世界不能絕對地按照我們的想象來建立。第二個結果就是雖然這個世界充滿遺憾,但它裏麵有可創造的地方。有一首歌叫《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以前很流行,每個人唱的時候都覺得唱出自己的心聲。《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裏麵就有很大的創造性,很大的可能。我們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這個世界的幸福不是為某些特別的人建立的;這個世界的痛苦也不是特別加在某些人身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幸福、有可能痛苦。什麼樣的人可以得到幸福?幸福是內在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物質跟環境,我們可以幸福,可以突破一些環境跟物質來得到幸福,這種體驗在我們的生活、生命裏常常有。

我記得小時候,台灣剛光複,我住在台灣南部的鄉下,我家排行有18個兄弟姊妹。我從小就很喜歡喝汽水,但是從沒有喝飽過。有18個兄弟姊妹怎麼可能讓你喝汽水喝到飽?每次要喝汽水時,我的爸爸都用一種神聖的聲音說:“來!大家來喝汽水。”然後就在桌子旁邊擺18個杯子,擺得很長。每一杯都隻倒一點點,倒到最後一杯的時候,前麵5杯都沒有汽了。倒完了以後他就用一種更虔誠的聲音說:“好!現在大家開始喝。”我們就趕快端起來喝,“啊!汽水怎麼那麼好喝?”現在的小孩不能體會汽水的好喝,因為每天都在灌汽水,怎麼會體會到汽水好喝呢?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我到街上去,看到一個小孩子在街邊,前麵擺了兩個黑鬆汽水的空瓶子,蹲在那裏打嗝。我走到那裏嚇壞了,“哎呀!這個世界怎麼有人那麼幸福啊!”我到小學三年級還沒有喝汽水喝到打嗝的經驗。看到那個小孩,我在心裏想:“哪一天我也可以喝汽水喝到打嗝?”過了很久,有一天,我們有個親戚要結婚,在我們家辦酒席。前一天晚上我就失眠了,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躺在床上拍著床板說:“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打嗝,如果不喝到打嗝,就誓不為人!”哎呀!誌願多麼大啊!一直等到天亮,天亮了就跑到院子看汽水送來沒有,到了9點多時,汽水用卡車送來了,我就出去提了兩瓶黑鬆汽水,一直跑到家裏的茅房躲起來。為什麼跑到茅房?因為從前鄉下廁所離住的地方有一百公尺多,廁所是鄉下人惟一有隱私權的地方。躲起來把門閂住,把汽水打開,一口氣把一大瓶的黑鬆汽水灌完了,肚子已經脹起來了。但是發生了一件嚴重的事情,竟然沒有打嗝,哎呀!到底要喝多少才會打嗝呢?不知道,因為沒有這個經驗。我心裏好緊張,心髒都快跳出來了,第二瓶再灌下去,肚子已經飽起來,不能動了,就蹲在地板上等待打嗝。這時肚子開始響,有消息了,一口氣,從內升起來,“哦”的一口氣,這口氣要出來的時候我的眼淚流出來了,感慨地想:“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打嗝更幸福的事了!”接下來每吸一口氣就打一個嗝,覺得廁所的味道也滿不錯,以前怎麼沒有發現,心裏就非常愉快。打開廁所的門發現陽光多麼溫暖,每個人都充滿了笑意。內在極大的幸福可能隻是因為喝了兩瓶汽水,因此,幸福跟物質、環境、條件關係並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