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學家
達爾文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diàn)基者。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愛研究動植物,決心以此為終身奮鬥的事業。20歲後,曾隨遠航船到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進行考察。在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後,他提出了“進化論”的科學觀點,從而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生物學的認識。《物種起源》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是人們公認的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達爾文是19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忍受病痛的折磨,發表了一篇又一篇論文,寫成了一部又一部科學著作。其中最主要的著作有《物種起源》和《人類的起源及性選擇》。《物種起源》的出版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件最重大的事件,它以強有力的證據,推翻了上帝創造萬物的學說,並建立了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說,使科學界對生物科學的研究有了一個新的開端。《人類的起源及性選擇》提出了人和猿猴具有共同的祖先這一觀點,為人類起源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
大自然之子
1809年那天,天才人物像天上的隕(yǔn)石一般降落到人世。這年的2月12日,達爾文生於英國的舒茲(zī)伯利,與美國總統林肯同年同月同日生。
達爾文8歲那年母親病故。母親留給他的印象是一直病臥在床榻(tà)上。父親是位醫生。身體健壯。體重350磅。整天忙於醫務,顧不上照顧他。他從小便由三位姐姐、一位哥哥照管帶大。因疏於家教,達爾文不僅與平常的孩子沒什麼兩樣,而且更多些貪玩和調皮。
由於經常調皮搗亂,氣得父親屢(lǚ)次把達爾文關進房間,鎖上大門,以示懲(chénɡ)罰。真如習慣了的小鳥被關進籠中,這是達爾文最難忍受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了,竟然叫來妹妹凱瑟琳,幫他一起將窗玻璃打破,他好奪窗逃走。
後來,他又迷上了打獵,整天專心致誌地站在鏡子前麵練習射擊姿勢。頭一次外出實彈射擊,他擊中一隻鷸(yù)鳥,興奮得手不住抖(dǒu)動,一時竟然無法往槍膛裏裝第二顆子彈。
達爾文這樣貪玩,很讓父親惱火,認為他不認真讀書,將來肯定不能成器。
一天,達爾文在花園裏玩,忽然抬頭問正在幹活的父親:“爸爸,這花叫什麼名字?我怎麼沒見過?”
“噢,孩子,這叫迎春花。”父親慈愛地回答。心裏同時也想:“這孩子又對它產生興趣了,還不知怎麼搗弄呢。”於是,又補充道:“這花隻有白色和黃色兩種。別的,我就不知道了。”
聽說隻有兩種顏色,達爾文來了興趣了。
“能不能讓它變成其他的顏色呢?”
“哈哈……傻孩子,花是自己長的,誰能把顏色給變了?我可沒聽說過。”父親邊笑邊說。說完,又繼續幹他的活了。
過了幾天,父親早把這事給忘了。達爾文卻舉著一朵紅花跑到父親耳邊:“爸爸,你看這是什麼花?”父親一看,驚呆了,“噢,我的孩子,從此,英國又多了一種花——紅色的迎春花。同時,又多了一位栽花大師,那就是我的寶貝兒!”說著,高興地舉起達爾文,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原來,達爾文平時對任何事物觀察都很仔細。他看到平時人們喜歡鮮花,便把掐(qiā)下的鮮花插進水瓶子裏,可以好幾天不凋謝。他經過多方“研究”,弄明白了,原來是花的枝可以吸水保證花開不謝。於是,達爾文把掐下的迎春花插入了裝有紅色水的瓶子裏,白花吸收了紅色的水,逐漸就變紅了。
父親聽了兒子的一番解釋,連聲誇讚:“好,好!”心裏早就樂開了花。
達爾文狂熱地搜集各種各樣的玩物、貝殼、郵件上的火漆封印、錢幣、礦石、昆蟲等等。他喜歡獨自一人長時間散步,他有時會為某一花蕊(ruǐ)的奇妙構造、某種鳥類的生活習性而陷入沉思。
有一天,達爾文正在樹下看一本書,突然,一個大個子同學嚷了起來:“嗨,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快來看啊,查理在用功啊!”原來,達爾文向來很少看枯燥乏(fá)味的教科書,因此,同學們一看到達爾文在用功,都大驚小怪的圍了過來。原來,達爾文看的是《世界奇觀》,一本介紹異國情調的自然風物誌,“惟大英雄為本色”,達爾文看的依然是他喜愛的博(bó)物學。正是這本書,使他萌(ménɡ)發了環遊世界的夢想,這個夢想後來驅使他搭乘“獵犬號”周遊世界。
把達爾文帶向實驗科學之路的,是他的哥哥伊拉茲馬期。他們在花園裏設了一間簡陋的實驗室,搜集了曲頸瓶、長頸瓶、試管和燒杯,製造各種氣體和化合物,達爾文充當他哥哥的助手,並且進行種種實驗。由於這時候的體驗,達爾文知道了實驗與觀察對科學的重要性。
作為父親,看到達爾文這種學習成績,不得不替兒子的前程擔憂。1825年,父親讓達爾文提早離開家鄉的中學,送他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子承父業,將來也成為一名醫生。這一年,達爾文16歲。
無奈達爾文並不喜歡醫學。當時還沒有麻醉藥,手術床上病人的呻吟讓他不忍目睹(dǔ)。麵對死人的人體解剖更讓他不住地想嘔(ǒu)吐。他的興趣依然頑固地留在采集標本和打獵上。夏季,他常到海邊采集貝殼,和漁夫成了好朋友。秋天,他便專心到林中打獵,睡覺時也把獵槍放在床前,為的是第二天清早醒來,可以毫不浪費時間抓起槍便奔逐於鬆林之間,追尋那些野兔鬆鶴(hè)。
父親隻有搖頭歎氣,生怕達爾文就這樣下去,成為一個懶散而沒有出息的人。父親想起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曾根據達爾文前額寬廣的麵相,認為他很適合當牧師。1828年,父親送達爾文到劍橋報到,攻讀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