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後的達爾文
航海歸來後,達爾文隻在家裏住了幾天,就去了劍橋。他租了一所公寓,專心整理和研究自己的岩石、礦物標本和地質資料。同時,他還埋頭撰寫《觀察日記》和地質學論文。
一直以來,達爾文都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自己的婚姻大事。從小,他就和大他10個月的小表姐愛瑪很要好。達爾文從環球考察到回來整理標本、出版書籍,愛瑪時時刻刻地關心著他,等待著他。
1839年1月,達爾文和他的小表姐愛瑪結婚了。他們共同生活了43年,生了10個兒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但是,由於他們是近親,對生育的兒女的智力有很大影響。
結婚以後,達爾文繼續工作,他開始寫“物種起源”,的筆記,並開始搜集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所發生的一切變異事實。他發現各種家養動植物的優良品種,不是上帝造出來的。它是人民群眾經過世世代代人工選擇的結果,說明在人工選擇下,物種能夠發生變異。
接著,他又研究了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那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結果。
從1842年開始,達爾文正式寫《物種起源》的提綱,寫了《1842年概要》,後來又寫了《1844年概要》,其中列舉了很多事實來證明物種是變異的,而他的生物進化論的精華就是自然選擇。
達爾文花了近10年的心血準備《物種理論概要》。1858年,他開始寫作《物種起源》,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部震驚世界的名著。
1859年11月24日,倫敦幾家書店門庭若市,人們在爭相購買新出版的《物種起源》,1250冊一天之內銷售一空。整個英國受到了達爾文進化論的衝擊,刮起了“達爾文旋風”。
《物種起源》一書詳細地介紹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他推翻了上帝創造萬物的宗教學說,認為生物都是從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而來的。在自然界中,可利用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各種生物為了食物,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競(jìnɡ)爭,也就是永恒的生存鬥爭。最能適應環境的就能夠生存下去,而其他的就要死亡。這被稱為“適者生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也隨著變化,因而生物也隨著變化,就是說,從一個種類演化到另一個種類,以便在新環境中生存下去,這被稱作“自然選擇”。
《物種起源》一發表,整個學術界便咆哮了,湧向達爾文的是狂風和暴浪,既有最強烈的支持又有最強烈的反對,不過比例是失調的。每100個讀者中,就有99個最激烈的反對者,而剩下的一個則是最狂熱的擁護者。似乎沒有一個人能在感情上保持中立。
原達爾文的老師和朋友、地質學家塞治威克,在寫給達爾文的信中說:新理論是錯誤的而且非常有害,使他感到真正的痛苦。他警告達爾文說,把人類和動物一起放在一塊板上,人類將到精神瓦解的危險。他還責備達爾文是“理智的腐化”,妄想在讀者麵前表現自己是個有獨創性的天才!這封信末尾的署名是:“現在是——猿類的一個後代,而過去是——您的一個老友”。
原“獵犬號”船長菲子洛也加入了保守派的行列,他表示對達爾文怠(dài)慢上帝、“宗師猴子”泫然欲涕(tì),在他看來,“人類是昨天降生的——明晨就要滅亡。我們不是永存的,而是曇花一現的,似乎可以說是偶然發生的。”
緊接著,各種各樣的漫罵和輕蔑(miè)接踵而來。
達爾文最堅定的擁護者是英國第一流的動物學家赫胥(xū)黎,這位年輕的學者表示,為捍衛進化論,“我準備接受火刑”,他還嚴正地宣告,“我正在磨利我的爪和牙以作準備。”植物學家華生,稱達爾文為“這個世界自然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
由於他們的捍衛,最終扭轉了學術界不利於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思想的形勢,初步確立了進化論在學術界的地位。幾年以後,連達爾文的反對派也開始明白,達爾文的進化論對於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後來,連教會也改變了態度,宣稱過去的爭論純屬誤會。
這位說人是猴子變來的人,最終贏得了極高的榮譽。歐美10幾個國家、70多個科學研究和學術機構先後授予他各種稱號,他還獲得英國皇家勳章和開普勒勳(xūn)章,這對一個英國科學家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榮譽。
不過,關於人是猴子變來的這樣的論點,在以後幾年中還是常引發一些小笑話,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達爾文受邀赴宴。宴會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輕貌美的女郎坐在一起。“達爾文先生,”女郎帶著戲謔的口吻向科學家提出疑問,“聽說您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
“那當然囉!”達爾文彬彬有禮地答道,“不過,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變過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
達爾文獲得了各種獎章。在他生日的時候,他收到了特殊的禮物。他不斷地捐贈金錢,支持科學事業和幫助親友。
達爾文晚年時已譽滿天下,金錢富足,但他視金錢名譽為身外之物,從不放棄科學研究。他的《物種起源》被譯成了53國文字,在全世界傳播。他獲得的獎章、獎金多得無以計數。
1867年普魯士“功勳騎士團”授予他騎士稱號,達爾文笑著對朋友說:“我已經被封為騎士了,但是,我認為這算不了什麼。”
英國女皇要授予達爾文爵士稱號,可是,達爾文根本不予理睬。
在各種榮譽麵前,使達爾文感到“極大的滿足”的禮物隻有兩件。
1877年2月12日,是達爾文68歲的生日。這一天,他收到了寄自國外的兩份特殊禮物:兩本精美的相冊。一本相冊內有154位科學家的照片和他們的生日祝詞;另一本相冊內則有217位觀察家和博物學家的照片。
看著這兩份別致而情意深厚的禮物,達爾文感到特別激動。他坐在椅子上,一邊翻閱,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是我曾經得到的最高的榮譽,我非常感謝他們。”
“這份珍貴的禮物一定要好好保存。”達爾文轉過身來對愛瑪說,“我馬上寫信給兩位發起人,向他們,並請他們向每一位惠(huì)贈者轉達我對他們的感激和謝意。”
愛瑪也為達爾文受到那麼多國外科學家的熱愛和尊敬感到高興。愛瑪知道,十幾年來,達爾文獲得了許多獎勵,但從來沒像今天這樣激動過。他把同行科學家的理解和尊重,看得比獲獎更珍貴。
達爾文懷著感激的心情拿起筆來,給兩位發起人寫信致謝。
達爾文曾繼承了父親10萬英鎊的遺產,但他在家庭費用方麵一直十分節儉,依然在簡陋的顯微鏡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利用別人來信的空白處或反麵作草稿紙。
有人說達爾文像個守財奴,可他卻一貫助人為樂,慷慨大方。他在一生的最後20年裏,不斷地捐贈大筆款項,支持科學事業或者接濟(jǐ)朋友、親友。
達爾文的晚年是在病痛中度過的,但是,他仍舊完成了幾部著作。在最後的日子裏,他一直在和病魔作抗爭。
達爾文寫完《物種起源》後,又先後有幾部著作問世,包括《蘭花的傳粉》、《人類的起源及性選擇》等。這些書都他在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下完成的。
1881年10月10日,達爾文的最後一部著作——《經過蚯蚓作用的土壤的形成》,簡稱《論蚯蚓》出版了。
達爾文在1882年去世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與牛頓的墓在一起。這說明,他的偉大發現已被人們普遍承認了。他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