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侖一世統治時期的資產階級軍事專政國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12年憲法》,宣布拿破侖為法蘭西皇帝,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拿破侖加冕。拿破侖一世為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他使法國資產階級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完備起來,進一步集中和加強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權力;他製定和頒布《法典》,排除了封建法規,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保證農民在革命期間取得的小塊土地,鼓勵和刺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在鎮壓保王黨人複辟勢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工人、農民的統治,多次打垮歐洲大陸的封建君主和海上英國組織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複辟;另外,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一方麵削弱了當地的封建勢力,客觀上起了進步作用,但同時也是對外爭霸歐洲的侵略戰爭,拿破侖也奴役了當地人民,引起歐洲人民的廣泛反抗,最終導致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滅亡。
滑鐵盧戰役
法蘭西第一帝國最後一次反對歐洲反法同盟的一場戰役。1815年,拿破侖潛回法國,進入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歐洲各國拚湊第7次反法聯盟,6月,拿破侖率法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與敵軍相遇,馬上投入戰鬥,結果法軍被擊敗,拿破侖第二次退位,波旁王朝在法國複辟。史稱滑鐵盧戰役。
海地革命
18世紀末加勒比海上的海地黑人奴隸起義。這次起義由黑人杜桑·盧維杜爾領導。起義迅速發展,多次打敗殖民軍。拿破侖派出3萬名士兵、500多艘軍艦到達海地,鎮壓黑人奴隸的革命,仍然無效。法國殖民者以“和談”為幌子,逮捕杜桑。杜桑堅強不屈,死於法國獄中。他的戰友繼續堅持戰鬥,最終迫使法軍投降,於1804年,海地終於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治,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從而,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序幕。
多洛雷斯呼聲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伊達爾哥敲響了多洛雷斯鎮的大鍾,召集附近居民聚集在教堂前,伊達爾哥在那裏號召當地人民起來,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群眾振臂高呼:“獨立萬歲!”“絞死殖民強盜!”響應伊達爾哥的號召,這在曆史上被稱為“多洛雷斯呼聲”。從此,揭開了墨西哥獨立運動的序幕。伊達爾哥組織義軍,與西班牙殖民軍作戰。在戰鬥中,伊達爾哥不幸被俘,不久英勇就義。墨西哥人民為了紀念他,把他發出“多洛雷斯呼聲”的日子——9月16日,定為墨西哥獨立日。
瓜亞基爾會晤
1822年7月26日、27日,聖瑪丁主動與玻利瓦爾在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會晤。會晤是極其秘密地進行的,沒有其他任何人參加,沒有留下任何紀錄,會晤討論秘魯應建立的政府形式,秘魯與北方之間的疆界、軍事指揮等問題。由於雙方意見分歧,沒有達成協議,也沒有公開爭吵。會談後,聖瑪丁離開瓜亞基爾,回到利馬,辭去秘魯政府首腦職務。後又回到了阿根廷。1823年,聖瑪丁引退後前往法國,1850年在那裏逝世。由於這兩位拉美獨立革命的傑出英雄至死都對會晤保持沉默,會談的內容成為一個曆史之謎。
阿亞庫巧戰役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1823年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玻利瓦爾率領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大軍6000人橫越安第斯山脈,向秘魯境內的西班牙殖民據點發動進攻。1824年12月,玻利瓦爾的戰友、哥倫比亞將軍蘇克雷統帥的革命軍在秘魯中南部古城阿亞庫巧附近的平原上,與西班牙軍隊相遇,並發生激烈戰鬥。西班牙軍隊人數超過9000,而革命軍大約隻有3000人。但革命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西班牙秘魯總督本人連同4元帥、10名將軍和2000名官兵被俘,秘魯獲得解放。這就是著名的阿亞庫巧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對保障西屬美洲的獨立具有重要意義。
門羅宣言
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5任總統門羅致國會谘文中發表了對外政策的聲明,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門羅宣言”。門羅宣言包括三個原則:一、歐洲列強不得幹涉美洲大陸事務。二、美國也不幹涉歐洲列強的事務。三、“美洲事務是美洲人的事務”。這些原則,通稱“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既排斥歐洲列強在美洲的擴張,又意味著“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個實質,反映了美國統治整個美洲的野心。
工業革命
亦稱產業革命。通常指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完成的資本主義機器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的技術革新過程。它既是生產技術的革命,又是社會生產關係的重大變革。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從輕紡工業開始,80年代將蒸汽機應用到工礦、交通運輸等行業,經過百餘年基本上完成了工業革命。隨後美、法、德、俄等國家在19世紀內也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這場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充分顯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促成了人類階級社會的最後兩大對立階級——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形成,使資本主義製度真正確立起來。
空想社會主義
亦稱烏托邦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以前出現的一種向往理想社會而帶有空想性質的學說。最早見於16世紀英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主要盛行於19世紀初,以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為主要代表。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製度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對人剝削人的罪惡現象深惡痛絕,同時對未來的理想社會提出了許多美妙的天才的設想,如用統一的社會生產來代替私人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消滅城鄉差別,使勞動成為人們的需要,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婦女解放等。這些思想成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但是,空想社會主義隻是一種不成熟的理論,反映了正在成長中的無產階級最初的、還不明確的願望。空想社會主義者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不懂得階級鬥爭,還認識不到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和新社會的締造者。因此不能從理論上科學地闡明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個客觀規律。他們的社會主義隻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