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覓的寶藏
這些史料記載,在肯定張獻忠窖藏巨寶的同時,又給那些尋寶人出了一個極難解決的難題。麵對奔流不息的江水,誰會無慮直前呢?
但是,如前所述,垂涎這筆巨額財富的仍然大有人在,連清政府也動過一番腦筋。道光十八年,官府曾派某道員到錦江實地勘察,因為找不到藏寶的確切地點,所以沒有進行下去。鹹豐三年,清政府財政困難,一些大臣重提張獻忠藏寶之事,鹹豐皇帝也動了心,命令成都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可後來也不見下文。到底錦江底下有沒有巨額財寶呢?現在仍然是隻有天知道。
12、魯濱遜島上的黃金
從1940年開始,魯濱遜·克魯索島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一批又一批尋寶者帶著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和現代化的開采工具來到這個小島,開始在島上各處日夜不停地挖掘。他們在尋找什麼呢?原來,有人根據古代史料發現,200多年前,英國海盜安遜曾在這個小島埋藏下846箱黃金和大量的寶藏。
海盜的寶藏
喬治·安遜是位被英國女王加封的勳爵,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海盜。1774年,英國海軍部委托這名海盜去掠奪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財物。他所率領的中型艦隊由8艘作戰能力很強的艦船組成,這支海盜隊伍曾令所有過往的西班牙商船聞風喪膽。
當年,安遜就是把魯濱遜·克魯索島作為他的大本營和避難所,他們每次對西班牙船隻實施搶掠,都是從魯濱遜·克魯索島出發。
安遜船長最為成功的一次勝仗,是對西班牙運寶商船的一次搶掠。據說,他那次共搶得846箱黃金和寶石,每箱重1300公斤,總價值高達100億美元,屬於曆代以來最為巨大的一筆海盜財寶。
埋藏寶藏
西班牙當局決心追回這一大批黃金。於是他們當即派出一艘軍艦,在太平洋洋麵上對安遜船長駕駛的“烏尼科尼奧”號帆船窮追不舍。但安遜決不是等閑之輩,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此人有著豐富的航海和戰鬥經驗。西班牙當局對其戰艦的命令是“不把搶走的黃金追回來,不懲罰安遜,決不罷休”。於是,雙方在海上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有兩次,西班牙軍艦就像獵狗一樣眼看就要咬住安遜的帆船,都被他又奇跡般地甩掉了。當然,安遜的帆船畢竟不是西班牙戰艦的對手,加之他的船上裝載著1100噸的黃金,負載太重,航行起來就不夠靈活。他自己十分清楚這樣和西班牙軍艦追逐,早晚要被吃掉。於是,便命令部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撤回到魯濱遜·克魯索島的一個平時熟悉的海灣裏悄悄隱藏起來。
根據西班牙檔案史料記載,安遜的帆船隻在這個小海灣度過了一個平靜的夜晚,第二天清晨,船員們就發現了跟蹤追來的西班牙軍艦。
安遜隨著船員的驚叫聲來到甲板上,從望遠鏡裏,他清楚地看到前方出現了一艘很大的艦船,船的桅杆很高,船舷上裝有一排威力強大的大炮。毫無疑問,西班牙軍艦已追隨他們來到魯濱遜·克魯索島海灣。
此時,安遜的帆船由於滿載著1100噸黃金而根本無法遠行。盡管他也希望不會被西班牙人發現,但這隻是一相情願,而一旦被發現,他們就不可能從西班牙戰艦的大炮下逃脫。
最終,他打定主意,把這批黃金轉移到魯濱遜·克魯索島上。
於是,他們放下小船,海盜們把裝滿首飾和金銀珠寶的箱子和桶從大船的艙室裏運出,借助於從舷牆上放下的踏板繩梯,把箱子和桶卸載到小船上。漸漸地,滿載著黃金和寶石的小船駛離了大船的背風處,奮力向小島劃去。登岸後,海盜們抬著全部用鐵圈箍住的沉重的大箱子和木桶,進入了熱帶灌木叢中。有人在前麵用大刀開路,一連數小時,他們在熱帶原始叢林中艱難地行進。這支隊伍在島上前進唯一依賴的指南是安遜在島上逗留時繪製出的一張地圖。
夜幕降臨後,他們點燃起火把,繼續在密林中艱難地前進著。終於,他們爬上了島上的一座170多米的高山。安遜在山頂找到了一個自以為十分可靠的地方,他謹慎地巡視了周圍的環境後,發現了一個適合藏寶的地點,並下令把寶藏埋藏在那裏。隨後,海盜們便開始拚命地挖掘。他們用了整整一夜的時間,終於挖出了一個上下垂直達7米深的洞穴。安遜再次仔細觀察了一下洞穴周圍的環境,詳細記下了途中仔細觀察過的各種地形地貌特征,把它們一一記錄在羊皮紙上。直到他相信以後一旦時機成熟來到了這個小島,借助他現在所畫的藏寶圖的指引,肯定能找到這個秘密地點之後,才命令海盜們吃力地把那些沉重的箱子和桶挪到洞穴邊,然後借助幹厚木板和繩索將它們放入了洞穴。隨後又在上麵覆蓋上石頭和一層厚厚的泥土,最後在上麵用雜草把他們藏寶的痕跡徹底消除幹淨。
當這一切都做好時,天剛蒙蒙亮。看著陰暗的天空,安遜知道上午肯定會下一場大雨,到那時雨水會衝刷一切痕跡。假如不帶著安遜的這張藏寶圖,任何人都無法找到這個藏寶的地點。
時來運轉
時來運轉,由於安遜的“戰績”顯赫,這位大名鼎鼎的海盜,後來被英國女王收封為勳爵,從此飛黃騰達。可是以這麼冠冕堂皇的身份,安遜隻能總是玩味著他那張當年畫下的藏寶圖,卻再沒有機會到魯濱遜·克魯索島來尋找那批黃金了。而除了他之外,別的任何人又不可能找到那批黃金和寶石。
二、陸地寶藏
1、琥珀屋
琥珀屋,於1709年建成,因其屋內所有鑲板都是用上等琥珀精製而成而得名。製造這座豪華居室整整用掉了36噸琥珀,價值5000萬美元。製造者為了增加室內亮度,在所有的板上裝飾了銀箔,這更使它成為堪稱一絕的世界級珍寶。
稀世之寶
琥珀屋的建造者是以追求豪華生活而聞名於世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1717年,腓特烈一世為了感謝俄國的彼得大帝打敗瑞典,除卻了普魯士的心頭大患,同時也為了獲取俄國的保護,就把這件稀世珍寶連同一艘豪華遊艇一起送給了沙皇。
彼得大帝不久後就逝世了,繼位的葉卡特琳娜女皇接受了這件珍寶。她把琥珀屋運到查斯科耶西洛,安裝在皇宮內。為了抬高天花板和增加門窗,原來的琥珀板就不夠用了。俄國的設計師又特製了一些窗間鏡,它們的豪華精美更使琥珀屋的神韻倍增。
戰爭中流離
194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以閃電戰迅速攻陷了查斯科耶西洛,占領了葉卡特琳娜的皇宮,來不及轉移的珍寶琥珀屋落到了德國軍隊手中。德軍立即把它拆卸裝箱運回哥尼斯堡,仍舊安裝在普魯士王宮原來的地方。
1945年,法西斯德國戰敗前夕,蘇軍攻入東普魯士地區後不久,琥珀屋又一次被拆卸裝車,由希特勒的軍隊押運轉移。從此,琥珀屋就在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