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兒,你對如今南北大戰的局勢怎麼看?”
“我北國攜王者之師,五萬大軍揮軍南下。月前更是連戰大捷,敵軍且戰且退。就目前而看,我軍看來斷無失敗之理。”
“你這話說的有些冠冕,而且話裏有話。你在父親這還需要如此管彎抹角的嗎?”
“天兒不敢。雖說我軍氣勢正宏,也有兵力優勢,但畢竟他國作戰有所限製。前段時間,敵帥陳世垣為南國東南叛亂所限,不能完全應對我方進攻,故我軍勢若破竹。如今叛亂已清,以陳世垣的統軍能力再加上其帳中不乏多謀之士,我軍接下去的戰鬥恐不會輕鬆。”
“你對陳世垣這人如何看待?”
“作為南國陳家長子,陳世垣從小接觸到的皆是南國高層人物。故養成喜怒不形於色的性格,其為人冷靜,統軍有度,善於觀察人心,不是易與之輩。當年火,金兩國聯合入侵南國,竟被陳氏兄弟逼得寸步難進,陳氏兄弟便一戰成名,當時他陳世垣便已經是主帥了。可見他是一個極不容易對付的人。”
“如今陳業這個老家夥龜縮在城裏,你說我們疾風軍該怎麼辦?”
“父親,您這是在考我嗎?陳業如今龜縮在城裏,我軍且為騎兵,強行攻城實為不智。所以我又三策可以供父親選擇。”
“一策為圍城斷糧,隔斷城內補給,使其不戰而敗。一策為陣前叫罵,操練佯攻,誘敵出城,一舉全殲。剩下一策則是繞過雲城,直取韓城東門。”
“此三策優劣何辨?該當如何取舍呢?”
“我軍不知雲城內有多少存糧,再加上我全軍的戰術是速戰速決,攻其不備,在此圍城顯得舍本逐末。第一策是為下策。”
“誘敵而殲是不錯的想法,但雲城城高牆厚,陳業為人膽小如鼠。如今這種形式,我料想無論我軍如何搦戰,陳業也不會出城應戰。所以計策雖好,卻不能實現。”
“那你認為我軍應該選擇第三策了?”
“第三策確是我軍現在最好的應對方法。但卻不是父親現在最好的應對方法!”
“你繼續說。”
“父親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動!”
“我如果如此做法,那豈不是正和了人家南國的心意。陳業固守雲城,不就想要我無功而返。那天兒你的這一計豈不是為南國而獻。”
“父親您現在還要考我。此計確是契合了南國的想法,但這不也是父親您想要見到的結果嗎?當初我軍故意顯露行蹤,不就是為了現在的效果嗎?不然以區區幾個斥候如何能發現我軍行蹤!”
“哈哈!沒想到我的天兒看得如此透徹,虧得南國那些家夥還以為自己有多麼聰明呢?”
“父親,孩兒能看出您的用意,卻看不出為何一定要如此啊?如果我軍現在繞過雲城,圍住韓城東門,豈不是大功一件!”
“天兒,你錯了!就算是有什麼功勞,最大的功勞都是梁峰的,我們這些人隻能得到些小恩小賜。況且就算我軍包圍了韓城東門,如果其他三路人馬不到,靠我這區區數千騎兵如何能攻入韓城。到時反而進退兩難。況且我苦心經營的局勢和費盡心機展現出來的自己的性格豈能如此葬送。”
“父親,您如此行事是不是為了三皇子?”
“三皇子事切不可對他人提起!切記切記!”
“可是……父親,我聽說三皇子隻會紙上談兵,難成大器。”
“不要說了,以後不準說三皇子是非。三皇子心有帷幄,看的是天下的格局,豈會在乎這隻言片語。”
“天兒知道了!”
“你先下去吧!”
……
“梁峰啊梁峰,你掌控這征南大軍十數年了,是時候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