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定計(1 / 1)

南國曆21年2月24日

與會人員:陳世垣,韓賢,李元豐,陳嘯,張空

記錄者:陶興

主帥陳世垣先打破著沉默的氣氛:“據探子來報,北國虎狼之師趁我國趁我南國剛平定東南叛亂,兵疲將勞之際要攻取我韓郡。梁峰小兒親率疾風,徐林,略火,撼山四軍五萬餘人進攻我北國韓郡。”

“今張寧安的略火軍已攻陷成遠,想來會從成遠古道行軍;吳鄲的徐林軍攻破韓川後必會北度陰水;的撼山軍雖未攻破鹽城,但其先鋒大將侯元章勇猛過人,我軍更是連折兩員大將,軍心不穩,難於久守;譚名的疾風軍雖被韓瑭發現其繞後包圍我東門的目的,但這北國的五千鐵騎可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我軍現形勢危急,眾將有何良策退敵。”陳世垣繼續說道。

“今北國大軍來勢洶洶,五萬大軍即將將我韓城包圍。敵軍勢大,又逢新勝,本將覺得應暫時退守,避其鋒芒再圖後手。陳帥也應該趁敵軍還未合圍之際從北門暫時撤退。”副將李元豐建議道。

頓時右軍主將陳嘯站起來道:“李元豐!未言戰先言退,我韓郡一郡之地竟要拱手讓給那北國不成,還是說你是要陷將軍於不義嗎?他北國不過區區五萬兵甲,我南國還怕它不成?”

“陳嘯!你別倚老賣老!我何時要陷元帥不義,我隻是擔心到時韓城被包圍之時陳帥無法安全撤退。到時三軍無帥,豈不是後果不堪設想。”李元豐絲毫不讓步。

“你說誰倚老賣老!”

“都別吵了!”陳世垣滿臉陰沉。

李元豐,陳嘯兩人意識到自己有些過了:“是!”

“韓賢,我見你從剛才就一直在沉思,不知有何退敵良策?”

“末將認為現在還未到必須撤退到地步,敵軍雖然勢大,但卻不是不可擊退。四路人馬雖然都來勢洶洶,但根據其主將的性格可以做出不同的應對之法。”副軍師韓賢停頓了一會。

“疾風軍都是騎兵,作為奇襲兵馬是有優勢,但如果是要攻城卻是大大不能。如今疾風軍行蹤已現,我們隻要在其路上的雲城固守,疾風軍隻能望城興歎。且疾風軍統帥譚名極好麵子,為人又是一點虧都吃不得。在碰到這種情況下定不敢繞過雲城進軍韓城北門,以至於自己有可能陷入包圍。”

“徐林軍雖以穩健著稱,但其主帥吳鄲卻過於多疑,我們應派少量疑兵牽製住徐林軍。更何況要到達韓城南門必須要渡過陰水。而北國軍隊多是旱鴨子,極少水戰,軍中將領也都不善水戰,徐林主帥就更不敢輕易在江上開戰。?待收拾了其他幾路大軍,再處理這邊不遲。至於疑兵統帥我建議韓當可以勝任,韓當用兵詭譎眾人皆知,此次出擊必可一擊可成。”

“略火軍勇猛無比,主帥張寧安更是有霸王之勇。在略火進攻時一向是由張寧安親自衝鋒陷陣,斬殺敵將來獲得戰場優勢。但說到底也就是張寧安的匹夫之勇,張寧安本人好勇無謀,暴躁易怒。我軍可在陣前挑釁張寧安,誘張寧安追擊,並在路邊層層埋伏,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其主力部隊。”

“至於撼山軍,其軍以防守著稱,很少有破綻可尋,其軍新任主帥王義低調不喜露麵,關於他的情報少之又少。末將暫未想出破敵之策,暫時應以牽製防守為主。”韓賢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段,可見出其心思縝密。

陳世垣笑道:“想不到韓將軍臨危不懼,那麼短時間就考慮如此周密。不愧為最年輕的副軍師。那張空你的看法呢?”

“韓將軍已將破敵之策作了如此詳細的敘述,大致方略說已無太大問題。而具體的細節要看統軍之人的應變了。那我就說說破敵將領的人選吧。”軍祭酒不緊不慢地說道。

“雲城固守的話,其太守陳業便可勝任,陳業雖無大才,但好在為人沉穩。再派李月率八百精騎前往接應,襲擾譚名,增加譚名的心理壓力,讓其不敢繞開雲城。”

“牽製徐林軍的任務我覺得不宜交給韓當將軍,韓當將軍雖然名氣不小,但畢竟經驗不足,此戰關乎生死存亡,應派陳淺將軍前往應敵。陳將軍為軍十載,經驗豐富,又急善水戰,必能牽製住徐林軍。”

“成遠之戰的人選必要陳嘯老將軍親自出馬不可,陳老將軍的統軍經驗無人能及,對方張寧安這種有勇無謀之人應是十拿九穩。至於撼山之危我相信陳將軍早有算計!”張空邊說邊觀察著陳世垣的表情,發現自己最後一句話讓陳世垣眉毛一皺,知道自己說錯話了。

“我軍有你和韓賢是我軍之幸!”陳世垣的小表情一閃而過,然後看向李元豐,陳嘯二人,“你倆還有什麼話說嗎?”

陳嘯先說:“張,韓二位軍師都說的在理。”

“末將沒有要說的的了。”

“那好!傳令下去,讓校尉以上將官都進營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