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世博思考問題的時候,卻是忽然間想到在夢魘空間有關騎士起源,發展,碰撞,變革,事件,曆史,描述,美德的過程中,還有著很多關於描述騎士意味深長的話和事件,這些是否是夢魘空間對騎士職業的契約者一種隱晦的提示呢?想到此處,陳世博不禁精神一振,轉而找到了有關騎士的這些描述,細細的揣摩著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騎士的地位屬於貴族階層,地位一般不定。比如王子必須是騎士才能繼承王位。騎士是一個榮譽稱號,象征著騎士的榮耀。”
“騎士的職能過程如下:一個男孩成為騎士要經過十四年的艱苦訓練。在這段期間,受訓的男孩最初要跟隨領主夫人擔任侍童、學習禮儀,之後要學習“騎士七技”(遊泳、投槍、擊劍、騎術、狩獵、弈棋、詩歌),又要為領主或負責訓練他的騎士工作。成為騎士後,他要遵行“騎士精神”,例如效忠國王或領主、保護教會和婦孺、鋤強扶弱以及英勇作戰等。”
“騎士的作戰裝束起源於中世紀,騎士作戰時用於保護身體的鐵甲叫甲胄(bodyarmor),整套的鐵甲稱為全身甲胄(asuitofarmor)。
甲和胄一套稱為全副盔甲(panoply),還有鏈甲(chainarmor)和板金甲(platearmor)。
一套盔甲由護蓋身體(protectiveclothing)和護蓋頭部(headgear)的器物所組成,它們通常用鐵片和厚的鞣皮製造。
十四世紀以前,一般使用由鏈和鐵板所組成的護甲,有鏈甲式的護甲和簡單鐵製的胄組成。十五世紀以後,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屬板製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處,且常有裝飾性的鑲嵌(decorativeinlay)。這種甲胄由於相當重,所以一般是騎士在戰馬上作戰時才使用。”
“騎士的勳章,為了區別在戰場上的騎士,一個名為勳章的標誌製度得以發展。在契約者起源地的曆史中,每一個貴族都會設計出一個獨特的標誌,製作在他的盾牌、外衣、旗幟和印章上。飾以騎士標誌的外衣成為他的戰袍,讓人從標誌上即可加以辨別。宗譜紋章院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專門設計特有的標誌,並可保證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其官員會把標誌記錄在特別的簿冊上,由他們保管。
騎士的戰袍會代代相傳,並在結婚時作修改。在不同的國家裏,某些設計會保留給王族。到了中古後期,城鎮、基爾特甚至那些重要但非貴族的市民也會授予戰袍。
在戰場上,戰士會以戰袍來區分敵我,並在混戰中挑選出與之匹配的敵手。司宗譜紋章官會製作一個有關騎士的標誌清單,他的地位中立,可作為兩軍之間的仲裁者。藉此方式,他們可以在城堡或城鎮的防衛者與攻城者之間通信。在戰後,又可以從死者的戰袍來辨別出他們的身份。
騎士是一支快速而且強悍的部隊。他們是第一支穿戴護甲的部隊,同時精於進攻和防守。騎士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鐵和馬群才能生產騎士。
騎士是重裝的騎兵部隊,最早是出現在中古時代的歐洲。如同契約者起源地中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一樣,騎士也奉行著一套嚴謹的法典,徹底規範著他們在戰場上與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這些重裝的騎士們,騎著高大的戰馬進行戰鬥,麵對步兵敵人時擁有絕佳的攻防優勢,即使當戰事膠著並推演到需要徒手近戰時,這些騎士部隊仍然是左右戰局的關鍵角色。即使有時候,會有一些優秀的步兵將士能夠運用策略擊敗騎士部隊,但這卻無損於騎士的優勢地位。直到在契約者起源地曆史中的二戰時期,波蘭騎兵在麵對德國坦克時的無能為力,騎士才算是真正被徹底地淘汰掉了。”
“騎士的宣言,這些是騎士在冊封典禮上要說的誓詞,前半段由領主,主教或者將被冊封者的父親來說,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這是你的誓詞,牢牢記住!冊封為騎士!
下麵由受封者說:
我將仁慈地對待弱者
我將勇敢地麵對強敵
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
我將為不能戰鬥者而戰
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
我將不傷害婦孺
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
我將忠實地對待朋友
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歐洲騎士製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七三二年查理·馬特成為法蘭克王國宮相,依靠斯克拉西亞中小地主出身的侍從兵支持,征服國內與周邊民族後,又加強騎兵力量打敗了強大的阿拉伯人軍隊。由於八世紀時,一匹帶裝備的馬相當於四十五頭母牛或者十五匹牝馬的價值,九世紀僅一匹馬就等於六頭牛的價值,故為了鞏固騎兵,錘子查理進行改革:一方麵摒小農於軍役之外,讓貴族和富裕農民成為職業騎兵;一方麵將土地分封成為提供騎士的軍事采邑,奠定騎士製度的堅實基礎,並成為中世紀軍事封建主義的****。因此,采邑作為騎士製度的經濟基礎,其不僅使土地從國王向公、侯、伯、子、男、爵直至騎士的一種層層分封,而且使凡能以馬匹裝備為封主參戰並接受冊封者都可稱騎士,這包括參戰的所有等級的貴族,甚至國王都以自己的騎士名號而感到榮耀。如先後參加十字軍東征的英王理查一世(獅心王)、愛德華一世、法王路易七世、九世、腓力二世、德皇腓特烈一世、二世等皆是以“騎士國王”著稱於史。一四四九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建立襪帶騎士團,其作為成員與騎士們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主持比武等等,儼然是一名高級騎士。這從而使中世紀成為一個騎士的“英雄時代”。
騎士晉封儀式程序較複雜,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世俗型,主持者為君主和世俗貴族,地點多在王宮、城堡;一種是宗教型,主持者為教皇、主教或神職人員,地點一般在教堂;一種是世俗與宗教混合型,主持者一般是君主或世俗貴族,神職人員擔任其中的禱告彌撒等宗教活動,地點或在宮廷城堡、或在教堂。在整個儀式過程中,授劍儀式最為隆重,可謂核心儀式。候選騎士要齋戒、洗浴、懺悔、祈禱宣誓、穿戴鎧甲頭盔、裝踢馬刺等等,然後是接受象征騎士職能的劍;封主用佩劍放在受封者的頸上或肩頭輕輕拍打幾下,同時莊重陳述騎士的基本準則。最後,新騎士在奔馳馬背上展示其武功,持矛猛刺靶子以及即興比武等等。由於晉封儀式及其以後慶典活動開支頗費,故往往有幾個騎士共同舉行晉封儀式。十四世紀以後騎士晉封儀式漸趨簡單,統治者為擴充兵源,使許多非貴族出身者通過錢財或戰功都可獲得騎士稱號。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王為鼓舞士氣往往在戰役前冊封大量騎士。一三三八年英法兩軍在威倫佛斯對陣,一隻受驚野兔使法軍前部騷動,法軍海諾特伯爵以為英軍進攻了,便利用這短暫時間就匆匆受封了十四名新騎士,以致他們後來被戲稱為“兔子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