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建的很快,沒到兩個月,書院已經建的差不多了,就差些門窗和學習要用到的桌椅板凳了。上官衡幹脆給縣令下了一道命令讓他將全縣所有的木匠征集到了左家莊,當然所有的工錢全部翻倍。
人多力量大,在所有工匠日夜趕工的情況下,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有學習要用到的用具全部準備妥當,就連一些大儒也陸陸續續到了左家莊。
書院建好了,需要的東西也準備好了,老師也就位了。所有的人都觀望著書院的招生情況,然瑞婷卻一點也不著急,直到有一天,兩輛樸實無華的馬車進到了悠然居的時候,整個書院的氣氛才陡然轉變。
同時書院的大門的告示欄裏出現了招生的條件和報名的方式、地址。
當然這告示貼出去的第一天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最後的落款人可鄭源啊!鄭源老先生雖然是帝師,身份高貴,但卻不會將學子拒於高牆之外。
因此當告示貼出去之後,第二天就有人開始來報名了,然報名處的人讓這些人填了報名表,留下自己的住址與名字,其他等候書院的通知。
接下來的每天都有人陸陸續續的來報名,其中不乏許多富商和官宦子弟。不過,都是同樣的填報名表,留下姓名與地址等候書院的通知。
半個月的時間,來報名的人就達到了一千多人,但不論他們的身份如何他們都要經過相同的考試才能進到學崖學院。
第一關是比試,考的便是他對書本認知程度,這一關比較簡單,隻要有真材實料的基本都能通過。
第二官,則是麵試。麵試不僅考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還要考學院老師的眼裏。因為他們需要在短短的十幾分鍾之內大致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他的品行如何。
既然致力於培養人才,瑞婷就希望把每一步做到最好,公開、公正、透明,招進書院的學生可以不是很聰明,但是品行必須好。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書院總有一天會倒閉的,一個沒有節操的書院是不會長久的存在下去的,瑞婷是不會允許自己建的書院是這樣的下場,所以從開始就要把每一步走好走穩,這樣才能讓書院走的越長越遠。
經過兩輪的篩選,一千人中隻剩下了三百零二人符合標準。
等錄取的名單出來以後,許多人都忍不住的失望。但招生處的人卻告訴他們他們還有另外一次機。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人說的很好,但製度有所欠缺。瑞婷便結合現代的一些製度做了一些相應的改變。
於是在落選的六百九十八人中選出了五十名其他方麵天賦突出的學士,並且將他們分門別類,對他們采取一些針對性的訓練。
最後當然是皆大歡喜,更甚至幾位各個方麵成就不凡的大儒還在這些人李找到了心儀的徒弟。
上官老爺子得知,鄭源老爺子這個年紀了還要開壇授課,上官老爺子也吵著要去學院擔任武術方麵的導師,瑞婷看老爺子在悠然居擔著也挺無聊了,既然老爺子願意,瑞婷便同意了。拋開年齡不談,老爺子在武術方麵的成就並不遜色了一方大儒。
書院正式開學的日子是幾位大儒一起商定的,瑞婷沒有意見,確定的日子是在七月初一,以後每年開學都定在這一天。
書院裏仿造現代的大學布局,裏麵分了幾個區域,有藏書樓,有食堂,有宿舍樓,有教學樓,有練武場,有實驗室等,書院裏麵的很多東西即使是幾位大儒都是沒見過的,一時之間,讓這些大儒仿佛回到了他們當時求學的時代。看著瑞婷為他們準備的這些東西,這些大儒都有些羨慕了。
幾位大儒現在可是個個心裏對瑞婷的佩服又上升了一個等級。
同樣的那些被選進學崖書院的人也感覺這輩子都值了,他們發誓一定要盡可能的吸收這些知識。
因為書院的事情,村子來往的都是讀書人,村子裏的孩子們不自覺的開始模仿這些讀書人的行為習慣。時間長了,就連左家莊村民的生活也在慢慢的改變。
七月初一這天,所有人都早早起床了,今天可是學院的好日子,大家臉上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左家人更是早早的用過早飯後,便道悠然居等著了。
“康兒,今天人多,你注意點,知道嗎?”安平公主和傅氏比起,學院的開學慶典,她們兩人更多的還是關心瑞婷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