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尺寸為01~100納米的微細粒子——電子、原子和分子的運動規律和特性,根據這些規律和特性,人們再去研究納米生物學、納米機械、納米電子、納米製造等技術,綜合這些技術成果進而研製出納米衛星。
納米衛星
納米衛星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衛星。以集成電路為例,1992年生產的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高達約為3200萬個元器件,線條寬為05微米,即500納米;而後來生產的64兆位的芯片,線條寬為03微米,即300納米,集成度可達12,800萬個元器件;20世紀末可出現1000兆位的芯片,線條寬隻有100納米,集成高度達200億個元器件。在下個世紀,進入納米空間,集成度會達到2萬億個元器件,線條寬為01納米,利用這類產品製成衛星,空間技術將會爆發一場革命。
納米科技時代
納米是長度單位,20納米相當於1根頭發絲的三千分之一。1990年3月,在美國召開了世界上第一次納米科技會議,宣告了納米科技時代的到來。美國IBM公司的研究人員已製成僅由兩個原子構成的隧道二極管,麻省理工學院試製的量子效應電子器件,其大小僅有20納米。納米科技就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結構及其性能的科技。它有納米電子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化學及納米天文地質學等。納米電子學是研究利用具有納米尺度的量子微結構,設計和製作納米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的學科。
在納米尺度,傳統的半導體器件所遵循的物理規律已不再適用,將會出現新的物理效應,如量子尺寸效應、量子波動效應、量子隧穿效應和量子幹涉效應等,利用這些新的效應可以發展新穎的量子器件,如共振隧道晶體管、量子線與量子點晶體管、量子幹涉器件、微小型激光器以及大規模並行運算陣列等。
納米電子學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製作分子電子器件和生物分子器件。納米電子學和納米生物學相結合產生的生物分子機器,能在1秒鍾內完成幾10億個動作。生物分子機器可以蓋房造屋、挖掘隧道、開采礦藏、打撈沉船、鋪設光纜等等。生物分子機器還能治病,如進入人體修複有病的器官,清掃受阻的血管,除去癌變細胞,更換有缺陷的基因等等。因此,人類將可借納米科技消滅絕症。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培養直徑僅幾納米的金粒子,於1995年開發出新一代小型電子裝置,首先開發出的是可簡便地批量生產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還有可能用這種粒子製造納米級的發光裝置。為了製造速度更快的處理器以及把更多的能量存儲在較小的空間中,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正在努力製造納米級裝置。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小組製造的金屬粒子可用作極小電路的基礎材料。
內部網
它以TCP/IP協議為基礎,以web為核心應用,構成統一和例利的信息交換平台。內部網可提供web出版、交互、目錄、電子郵件管理等多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