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馮晨同尾崎秀實在開往日本的客輪上,談論著中日形勢時,常年幹旱的陝北,難得下起了一場雨。Ww W COM
在瓦窯堡通往膚施(197年後叫延安)的泥濘道上,行進著一隊人馬。
走在前麵的一位男人,濃眉大眼,長髯飄拂,神采飛揚,三十七八歲的樣子。
他就是時任中革軍委副主席、人稱“美髯公”的周副主席。
緊隨周副主席身後,是兩位帶著眼睛的男人。
其中一位男人,身穿中山裝,英武睿智,白淨的臉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顯得氣宇軒昂,他就是剛剛從莫斯科趕到陝北不久,馮晨的引路人安誌達同誌。
另外一男人,同樣穿著中山裝,四方臉上架著一副圓形厚玻璃眼鏡,他就是**情報戰線上著名的“龍潭三傑”之、時任**中央聯絡局局長的李克農。
周副主席一行,這次是應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之邀,以**中央全權代表的身份,率李克農、安誌達等,趕赴膚施同張學良舉行聯合抗日救國的密談。
提起此次密談,不能不講到一位東北軍將領高福源。
高福源,字少卿,祖籍河北鹽山,191年生於奉省海城縣。
他自幼酷愛讀書,曾就讀於北京彙文中學,後考入北京大學,繼而轉入東北6軍講武堂步兵科學習軍事。
畢業後,高福源開始了戎馬生涯,曆任東北軍連長、參謀長、團副、教官、團長、少將旅長等職。
195年秋,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率東北軍入陝“剿共”,高福源隨六十七軍進駐鄜縣“剿共”第一線。
1月日夜,紅十五軍團向高福源的六一九團駐地榆林橋起進攻,高福源的衛兵被擊斃,高也受傷被俘。
亮後,戰鬥結束,高福源同兩名被俘的營長,一起被押解到瓦窯堡。
在瓦窯堡,高福源參加了紅軍辦的俘虜學習班。
黨中央和紅軍十分關心被俘的東北軍軍官的生活和思想轉變,高福源被俘時沒有棉衣,紅軍就把在直羅鎮戰役中繳獲的棉衣先給他一套。
接下來,紅軍醫務人員又給高福源治好了槍傷。
在高福源被俘的幾個月裏,他親眼看到了紅軍的互助友愛,勃勃生機;體會到紅軍對他的寬大政策和熱情照顧。
同時,毛偉人、周副主席、朱老總、博古等**領導人親自到學習班給他們講課,宣傳**抗日主張和統一戰線政策,這些使高福源深受教育。
終於有一,高福源忍不住了,突然提出要見紅軍負責人,有要事相商。
李克農來了,他是以**中央聯絡局局長的身份來見高福源的。
見麵時,高福源很激動,他握著李克農的手,誠懇地:
“紅軍的一切主張、一切做法,我完全同意和十分欽佩。
我相信,這些做法主張,不但我完全同意和十分佩服,東北軍廣大官兵,甚至張副司令知道了,也會同意,也會佩服,並且可能願意在抗日的前提下同貴方合作。
我現在的抗日熱情很高,願意自告奮勇去服東北軍和張副司令與紅軍聯合抗日,不知你們能否相信我,敢不敢放我回去?”
李克農當即表示:“高將軍的這個建議,符合我黨瓦窯堡會議精神,待我請示中央後,可以放你回去。”
李克農很快把這一情況上報了中央,中央迅即批準了高福源的建議。
隨後,高福源隻身赴甘泉,現身法,宣傳紅軍的俘虜政策及抗日主張,使城內的東北軍官兵正確認識到**和紅軍。
在麵見張學良時,高福源更是慷慨陳詞,力述**“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主張和幫助東北軍打回老家去的誠意。
到動情處,高福源不由得聲淚俱下:“少帥,如果這樣打下去,東北軍將被消滅在內戰中,少帥何以麵對東北父老,何以麵對先大元帥的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