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的後來,又出現了幾個在表演時情緒失控的原創者,男女皆有,亓一然看著他們放肆的眼淚,心中竟覺得快樂,一種久違了的歸屬感油然而生,這才是他原本想象中的軍樂隊,一個有情感有魂靈的地方。
又是接的晚間第一哨,亓一然正坐在大廳門外的台階上數著星星,隊長不知何時已悄悄站在他身後,見他半天沒察覺,輕輕拍了拍亓一然的肩,把他嚇了一跳:“隊長好!您什麼時候來的?”
“站你身後半天了都!看你一直沒察覺,我還以為你睡著了呢!”
“隊長說笑了,我哪敢站哨睡覺啊,數星星玩呢......”
“數星星?不是在思考人生啦?對了,今天,情感大爆發啊?想起什麼故事了?”
“都是些兒女情長的往事,不值一提。”
“哭成那樣還不值一提?那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是值得一提的?”
亓一然略一沉思:“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隊長點點頭:“很深刻!”
亓一然見隊長沒有反駁,繼續說道:“其實真說起來,生死也不見得算得上是什麼大事。人生七十古來稀,放到現代,也不過百十來歲的壽數,在曆史長河中,還沒確鑿過有誰能逃脫自然法則的束縛。人固有一死,死之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若是能在短暫的生命旅途中創造一番足以彪炳史冊的壯舉,或者降低些標準,至少回顧往事時,不使自己覺得虛度了光陰,遺憾了歲月,那麼即便到了直麵死神索命的時候,也是可以笑著慷慨的吧......隊長,您說呢?”
隊長訕笑道:“你這個話題有點太大了,其實在很多人看來,人生的意義就是吃飽穿暖有事幹,這就足夠了,還有追求的可能就是想要個事業有成,大富大貴,你這種想法是隻有......”隊長話說到一半,突然陷入了沉思,欲言又止的端詳著亓一然,把亓一然看的有些手足無措。良久,隊長意味深長的盯著亓一然,輕聲問:“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想法的?”
亓一然被問的一愣,沉吟半晌,思索著緩聲道:“硬要說什麼時候開始的話,估計要追溯到很小的時候了。那個時候還沒有這些概念,隻是會看著天空發呆,所以一直到初二之前,我都是抱著很強的求知欲在念書。是那種純粹的求知欲,因為有太多困擾多時卻無從表達的疑問從記事起就一直揮之不去,我知道,想找到答案,想不再迷惑,想活個明白,就隻能從前輩先賢的智慧結晶裏總結出豁然開朗,別無他法。”
“為什麼是初二之前呢?”
“因為初二那一年,我考了年級第一。也不知從何時起,這種純粹的求知欲變成了對於分數的癡迷,仿佛所有人身後都被貼上了標簽,標簽上隻有三個信息,姓名、分數和名次,人們也不再樂於討論‘天空為什麼這麼藍’、‘月亮為什麼這麼圓’、‘星星為什麼會眨眼’,取而代之的隻剩‘你都沒考第一,還輪不到你來思考這些問題’這種尖銳的回應,好像很多事情被內定為隻有排名在最頂端的人才有資格探討了一般。然而等我也抵達所謂‘一覽眾山小’的位置,品嚐到所謂‘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反而竟不再執著於那些沒來由的疑問了,因為我已經知道,山的那邊還有山,還有更高的山。也是在那一年,母親的病情惡化了很多,醫生的診斷結論是,活不過三年......那時候我就覺得,相比於家人一個幸福的微笑,疑問也好,答案也罷,都無關緊要,人活著就好。”
“病情?什麼病?”
“腦癌,惡性的,在我八歲那年就查出來了。”
“那又是什麼契機,使你重新開始這些思考的呢?”
“十八歲,高考那一年......”
“成人了。”
“是啊,成人了,隻不過,我的成人禮,代價也有點太大了......”
“怎麼說?”
亓一然平靜的整理了一下著裝,仍是不緊不慢的語調回複道:“那一年,我媽也沒了......”
“抱歉......”
“不用......”
“考前?還是考後?”
“考前,百日誓師大會剛過去沒幾天,距離我滿十八歲生日還有一個月不到的時候。正上著課呢,我記得很清楚,是上午第一節物理課,班主任突然來叫我,說是我家人接我來了,當我看到堂哥也站在門口,就隱約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該來的?”
亓一然頓了頓,繼續平靜著回複道:“是啊,該來的,因為在那之前我已經預感到了,隻不過我猜錯了人......”
“預感?”
“是的,預感!說來也巧,那天剛好是要放月假的周五,因為對日常開支把握的很有分寸,所以我很少會留意看飯卡裏的餘額。可那天中午卻不知怎的,買好午飯竟鬼使神差的特意看了一下餘額,看到那串數字時,我就莫名的感覺到有什麼事要發生了......”
“數字?什麼數字?”
“十八塊四毛六。”
“是什麼意思?”
“用阿拉伯數字看著更直觀些,就是1846。”
“所以是什麼意思呢?”
“本來嘛,一串數字而已,其實也沒什麼特殊意義。可是冥冥之中我能感覺到,像是有誰在給我下達通知一樣,那種感覺很強烈,強烈到讓我不得不多刷一份飯,也得把那串數字改掉。其實在那個時候我都還是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還相信很多所謂的未解之謎總有一天全都能用科學解釋清楚,但是從那天開始,我不再這麼堅信了。1846,就是那樣一串普普通通的數字,那天卻像是誰在刻意安排讓我看到的一樣,有一股從心底湧出的不安告訴我,這個數字是想向我說明:你爸死了......”